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4月22日 星期

无标题
观点

正方

教师不管不问 对孩子才是伤害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学研究所副教授朱巍表示,“近十年来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维权意识很强,但维权的声音太高了,这也带来一种寒蝉效应,老师们都不敢批评孩子了,更不要说惩戒。”

他认为,现在孩子的挫折教育是缺失的,这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孩子应当管教,适度适量的批评教育包括训斥、惩戒,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有益的。

“广东省教育厅这个草案是针对这种情况出台的,孩子要管,而且要依法管,一个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另一个则是要把训诫权交给学校和老师。”朱巍说,不应因出现几起家长投诉的案件,学校就怕担责任不敢管孩子,放纵和溺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这几年我们都有些矫枉过正了,难道批评教育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自由成长吗?这几年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在反思,广东省的这个反思就做得很好,应该推广。”

针对网络上对条例“给体罚开口子”的质疑,朱巍表示,这个草案是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作出的。在整个法律体系下,惩戒的尺度和底线已经很清楚。他认为,“什么时候管,怎么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下,应当把教育交给专业人士,家长不要随便批评老师的教育。”

针对惩戒后学生可能出现的过激行为是否属于教师责任的问题,他补充道,《青年责任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不是绝对责任,“学校只要能证明自己尽到安全保障责任,就不需要负担法律责任。”

朱巍强调,“教育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小部分案例就一叶障目。这种教育思维、管理思维和立法思维都是不提倡的。”他指出,现在学校里的校园暴力乃至社会上的一些恶性、极端事件很多都出自青少年,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缺乏引导和管教,他们变成了‘小恶魔’,这些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也是很大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