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璐
“老师,我是做生意的,帮我写一副贴在店门上的春联吧!”“这副春联我先预订了啊!”“老师,再帮我写个‘福’字吧”……昨天上午,本报“迎春送福”送春联活动如约与市民见面。多名书法爱好者在新闻大厦一楼大厅凝神挥笔,整个大厅被墨香浸染,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在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书法爱好者义写春联300余副。参加活动的市民满意而归。
地点变为新闻大厦
昨日上午,纷纷扬扬的雪花,使得本报送春联活动被迫从一开始选好的“老地方”黄河广场,临时改到新闻大厦一楼大厅。为了不让市民错失这次与春联的“约会”,本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QQ、电话等方式,将地点变更告知市民。
地点的转换和漫天飞雪,并没有阻挡书法爱好者和市民的脚步,活动现场仍然非常热闹。从上午9点开始,书法爱好者陆续来到新闻大厦一楼大厅。其中,两位农民书法爱好者专程从空冢郭镇赶来。
润笔、蘸墨、挥毫,不一会儿,一副副洋溢着喜庆、吉祥的春联呈现在大家眼前。本报“迎春送福”送春联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始啦!
手写春联年味儿浓
书法爱好者写得认真,市民则满怀期待。许多书法爱好者的桌前围满了市民。看到大家如此热情,书法爱好者也是来者不拒,满怀热情地挥毫泼墨,将一张张饱含墨香、盛满祝福的春联送到市民手中。
为了更好地将祝福送给市民,70岁的书法爱好者周连如老先生还带来了一本《对联大全》,市民相中哪副对联他就现场写哪副。从活动开始到结束,请他写春联的市民络绎不绝,周连如老先生踏踏实实地写了两个多小时。
49岁的段绍杰也是位书法爱好者。在义写春联的书法爱好者中,他的狂草春联独具特色,一撇一捺都展现出潇洒与率性,现场市民忍不住啧啧赞叹。
“书法不愧是传统的艺术瑰宝!这字写得漂亮,我都舍不得往门上贴了,真想裱起来”“这手写的春联有特色,比印刷的珍贵太多了。要的就是这个传统年味儿!晚报这个活动有意义,明年我们还来”……
市民将春联放在地上,一边晾晒,一边相互欣赏。不一会儿,一楼大厅就被墨香四溢的春联铺满了。
今天上午,黄河广场继续送
没有领到春联的市民也不要失望。为弥补地点变化给大家带来的遗憾,本报特意准备了一批吉祥、喜庆的手写春联,今天上午,本报将在黄河广场,把这些饱含祝福的春联送给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