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推着孩子逛家门口的庚会。
许多老人在庚会上理发刮脸。
城建监察工作人员劝离随意摆摊的商贩。
如今,在市区的一些城中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庚会。有人说,庚会方便了附近群众的生活;有人说,城中村的庚会其实是老百姓的一种怀旧情结;也有人说,庚会已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影响交通和城市形象。庚会,其实已经成了城中村最后的记忆。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刘彩霞
庚会 生意红火 热闹非凡
1月28日,是农历腊月十九,在市区汉江路西段,源汇区干河陈乡南关村又迎来了逢九的庚会。
由于当天临近小年,庚会格外热闹。一大早,就有许多商户摆好了摊位。以汉江路与井冈山路交叉口为界限,往西的汉江路和往北的井冈山路两旁,摆满了商家的货摊,一些来得晚的商贩干脆把三轮车停在路中央。衣服、鞋帽、床上用品、洗化品、调味品、点心、饮食、蔬菜、水果和鲜花等商品琳琅满目。只要是在商场超市能买到的东西,在这里基本上都能买得到。
虽然天气寒冷,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购物的热情。从上午10点开始,在暖暖的阳光下,庚会的人气逐渐旺盛起来。老人们或三两结伴,或抱着孙辈,也有年轻的妈妈用小推车推着孩子,都来庚会上逛逛,挑选自己中意的东西。慢慢地,庚会的人开始摩肩接踵,车辆通过时逐渐困难起来。
庚会上,商家小喇叭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过往车辆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嘈杂中显露繁华的气息。
市民 庚会上买东西方便又便宜
记者看到,庚会上虽然商品种类齐全,但逛街的人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家庭主妇,年轻人到会上买东西的很少。
“我就住在名仕苑,家门口有会咋能不转转呢?”牵着5岁的小孙女,卢大娘一边挑选衣服一边告诉记者,小孩子长得快,今年买的衣服明年就穿不上了。所以,自从小孙女出生以来,她一直就在门口的庚会上给孩子买衣服和鞋子。
卢大娘说,像小孩子穿的鞋子,春天买的到秋天就夹脚了,只好随时买。而小孩子的鞋并不便宜,在超市或者专卖店买,一双鞋50元到100元。在门口的会上买,不仅省去了不少时间,还便宜得多。“俺孙女穿的鞋,在会上25块钱左右就能买到,而且感觉质量也不错。”
家住源汇区干河陈乡南关村的邢晓英在家伺候公婆,丈夫在外打工。在庚会上,她正在为婆婆挑选一个老年人穿的棉裤。她说,婆婆今年78岁了,身体一般,就是怕冷。这几天就等着有会的时候给婆婆再买一条宽松的棉裤,20块钱一条不贵,比在中华路市场买的还便宜。
该村的陈大妈告诉记者,自从年轻时嫁到南关村后,就习惯了赶会买东西。每当有庚会时,就会和左邻右舍的姐妹们一起到会上转转。
记者看到,庚会上,人们有的来回转着比较着商品的价钱和质量,有的与商贩讨价还价,有的手提大袋小兜购买的东西,庚会上呈现出一片生意兴旺的繁荣景象。
商贩 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
在市区井冈山路口处,有一个卖服装的摊位。记者看到,衣服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买的人并不是很多。摊主李秀荣今年52岁,家住市区人民东路。十年前,她从市针织化纤厂下岗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就业门路,最后就在文化路租了一间房子卖衣服。由于不懂行情,再加上房租太高,李秀荣并没有赚到钱。最后,她决定在文化路的夜市上出摊卖衣服。
十年来,李秀荣晚上在文化路出夜市,白天就在几个城中村的庚会上做生意。这样下来,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差,卖东西的人不少,可是买的人越来越少。”李秀荣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一年,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却没赚几个钱。“天天这样忙碌吃饭没个准,落下个胃病,现在关节也总是犯病。”
“要不是因为做这生意没房租,我早就不干了。”卖童鞋的庄福魁说,跟着庚会摆摊只缴个卫生费,少了杂七杂八的费用,感觉轻松许多。但是,这生意刮风下雨就没法做。“夏天晒死人,冬天冻死人,早上起大早来占摊位,实在是太累了。”庄福魁笑着说,等闺女大学毕业就不干了。
采访中,一些商贩告诉记者,像衣服鞋子之类的商品,去郑州、武汉批发回来在庚会直接卖,利润很低,因为高了就没人愿意买了。
村民 在家门口赶会成了一种习惯
在市区邙山路,每当农历逢六的日子,这里就有庚会。66岁的周庆安从小生活在附近的后周村,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漯河人。
每当有庚会的日子,周庆安总是习惯性地去会上转转。有时理个发,有时喝碗地道的胡辣汤,买点小零食。老人说,习惯赶会了,真因为天气原因没有会了,还感觉少了点啥。
有相似感觉的老人,还有居住在汉江路西段龙祥家园的张铁汉。他有一个习惯,每当该理发时,他总要等到在会上光顾支摊理发刮脸的剃头挑子。他说:“俺村的庚会有几十年了,我从小就在会上理发。现在的理发店基本上不给老年人刮脸,再说他们也不会。即使有理发师傅会刮脸,价钱也太高。会上的那位刘师傅刮脸技术很不多,舒服得很。”
腊月十九的南关庚会上,在汉江路的一个小区门口背风处,只见一个临时简易的小棚子内支着一个小煤火炉子,上面的铝锅中烧着热水,两把椅子上坐着两位老人,一个正在洗头,另一个正在刮脸。
正在忙活的理发师傅宋先生告诉记者,像他们这种剃头挑子现在已很少见了。因为理了一辈子发,也习惯了给老年人理发刮脸,就索性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老年人都留恋过去,喜欢原来的生活习惯,觉得街头刮脸最正统不过。”宋师傅笑着说。
问题 城中村庚会存在诸多隐忧
延续至今的城中村庚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生活,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暴露出诸多弊端和隐忧。
城中村庚会困扰人们的问题首当其冲是堵塞交通。记者调查发现,但凡有庚会的城中村,无一例外地占据着道路。像南关庚会、后周庚会、黄岗庚会、小寨杨庚会等。因为商贩占据道路,给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诸多不便。
其二,庚会上随意丢弃的垃圾影响城市卫生和环境。商贩收摊走人后,地上到处是丢弃的各种垃圾,如果没有及时清扫,就会随风飞扬。
其三,庚会上存在售卖假冒伪劣行为。记者在几个庚会上调查时发现,一些商品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市民买回家后想要退换要等下一个庚会的到来,而且还容易与商贩起争执。
另外,庚会也是小偷小摸行为滋生的场合。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人多拥挤的时候下手,时有丢包丢钱和商品被盗现象发生。
管理 让庚会尽量便民不扰民
“南关村逢农历逢九,小寨杨逢二、七,后周逢六、黄岗村逢三,半截塔逢一、四、七,还有河堤大槐树的初一和十五香会,这些都在城建监察部门的工作范围内。”市城建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胡宝军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一些郊区村庄逐渐成为市区,所以许多城中村的庚会也延续下来。但是,庚会带来的问题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
“庚会的历史一般都较长,不可能一下子就取消,那样附近的人在情感上可能接受不了。”胡宝军说,未来的城中村庚会何去何从,谁也不知道。所以,目前只能进行规范管理。
据了解,目前,市区城中村庚会实行的是市区两级互动、分片划段管理模式。城建监察部门要求到庚会上经营的商户尽量撤离主次干道,并划定界限,超出界限的一律劝离,最大程度上缓解庚会影响交通。此外,为解决庚会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环卫部门增加路段环卫工人,争取在庚会结束后及时清扫干净,不影响市民生活和市容市貌。
责编:赵娅琼 24小时新闻热线:0395-313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