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2月15日 星期
■延伸阅读
千年古井水 滋养一方人

位于郾城区龙城镇仲李村村口的娘娘井,掘于战国时期,虽历经两千多年岁月,井水依然甘甜清澈。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井,曾被视作聚居地的标志,人们在它的周围繁衍生息,甘甜井水滋润着人们的生活。近日,记者来到郾城区龙城镇仲李村,寻觅一口古井。这口古井名叫娘娘井,传说掘于战国时期,虽历经2400多年岁月,井水依然甘甜清冽。

古井水清冽甘甜

近日,记者跟随历史文化爱好者刘湘涛走进郾城区龙城镇仲李村,去倾听一口千年古井的故事。

在刘湘涛的带领下,记者在村口见到了这口神秘的古井。古井幽深,井口与别的乡村水井并无二致。村民用铁栅栏把古井围起来,并在井上搭建了一个小亭子,上面写着“娘娘井”几个大字。

68岁的村民李青海告诉记者,他从小喝这口井的井水长大,对这口井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我经常与小伙伴在附近嬉戏,玩累了就到井旁取水解渴。那时井水清澈见底,甘醇可口。村里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饮用这口井里的水。”

古井周围被铁栏杆围着,记者站在外面往内望,可清晰地看见井里的水,离井口不过1米左右。“这口井的井水清凉甘甜,从前,大家天不亮就把井水挑满缸,用来淘菜、煮饭、洗衣服,全靠这眼井生活。”村民张喜梅告诉记者。

娘娘井的动人传说

据刘湘涛介绍,这口井的内径约有1米。它的历史很悠久,据传掘于战国时期。

“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年大旱,井水干涸,禾苗枯死,人们吃水很困难。看到众乡亲受苦受难,一个叫钟离春的姑娘决定在村中挖一口深井,以解乡亲们的吃水之急。经过多方勘察,她终于在村中选中了一个井址,请人挖了七天七夜,挖成了这口井。井水不但甘美可口,而且永不枯竭。后来钟离春姑娘在自家院中种了多株牡丹,就用这口井里的水浇灌。每年三四月份,花开得非常鲜艳。据说后来的洛阳牡丹就来源于此。后来钟离春姑娘入宫做了娘娘,成了齐宣王的妻子,人们为了感谢她,就把这口井叫做娘娘井。“娘娘井”据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这口井起名为‘娘娘井’,是为了纪念挖井人。”村民常自幼告诉记者,“娘娘井的历史,村里的年轻人都说不清楚了,可是那动人的传说,仍在老一辈人中间流传,村里的老人都能讲出不少故事。”

据村民介绍,这口井里的井水清澈甘甜,曾经是仲李村和邻近的常庄村村民生活用水的惟一来源。从前井水经常会漫到井沿外,人们可以用瓢直接舀上来饮用。即使在大旱的年份,井水的水位也不会下降。酷热的夏天,井水清凉,沁人心脾;寒冷的冬天,井水温热,暖人心房。村民们世世代代都喝着井水,邻里街坊相聚井边,其乐融融。水井对人们来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情感的纽带。

“只要喝过井水的人都知道,水质非常好,用水壶烧水时,水壶内壁上不会出现水垢。”据村民常自幼介绍,以前,一些离得比较远的村民也慕名而来,井旁常出现半夜排队打水的现象。

甘甜的井水滋养了村庄,村民们从井中取出的不仅是水,还有千丝万缕的乡情。

仲李村现有居民两三千人。村民常自幼告诉记者,近几年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很少有人饮用这口井里的水了。

历史如长江东逝水,淘尽英雄无数。站在“娘娘井”边,两千多年前那位为百姓带来福祉的钟离春姑娘,仿佛站在我们面前。如今,在郾城区的一些村庄,有关钟离春的传说仍广为流传。

记者了解到,在《史记》与《春秋列女传》等史书中,对钟离春的事迹也多有记载。战国时期,正是钟离春辅佐齐宣王,使之成为一代霸主。

古井见证村庄历史变迁

记者在仲李村村口看到,“娘娘井”现在已经被村民很好地保护起来,四周围上了铁栅栏,并建起一座小亭子。亭上写有“娘娘井亦甚古,井水质佳,口感甘甜……2006年集资修葺”等字样。

据了解,在村里进行旧村改造时,村民们为保护古井,通过集体表决,将古井保留下来。

如今,村民几乎家家都盖起了两层小楼,用上了自来水,已经很少有人再到井里打水了。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外地或本地的村民到井里取水,回味一下井水的甘甜。

“在城乡文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对原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刘湘涛说。

村庄的变化日新月异,“娘娘井”旁边已不复往日的喧闹,但它依然在时光里清澈着、甘甜着,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仲李村的历史变迁与岁月沧桑……

古井

□尤今

有一类人,像古井。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眼。

可是,有一天你渴,你站在那儿掬水来喝,这才惊异的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测,掬上来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

世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拥有的抖出来让别人看,肚子里有一分的,他说有两分,有两分的呢,说自己有三分,余此类推。

“有麝自然香”,已成了惹人发噱的“天方夜谭”;“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正因为这样,一旦发现了古井,便好似掘到了金山银库,有难以置信的惊喜——以为它平而浅,实则它深又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知而不言,你掬了又掬,依然掬之不尽。每回掬出来的话语,都闪着智慧的亮光,你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你对人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这口古井,不肯,也不会居功,它静静伫立,看你变化,看你成长,你若有成就,它乐在其中而不形诸于外。

古井,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

★本文作者尤今,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古井》一文,作家独具匠心地捕捉住“古井”这样一个物象来寄意言情,通过描写其“才美不外露”,“不肯,也不会居功”,为现代生活里那些竭力给人以恩惠而又不愿张扬的人士呈上了一首深情的赞美诗。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