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杨 旭
昨天,家住市区辽河花园小区的陈辉向记者反映,春节前,他给受失眠困扰多日的父亲网购了一些治疗失眠的保健品,父亲服用后非但失眠症状没有减轻,还出现了头痛、胸闷等不良反应。
“我父亲今年65岁了,3个月前开始出现失眠的症状。一开始是入睡困难,一晚上睡眠时间不足三四个小时,后来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老人这才把失眠的事情告诉我。”陈辉说,“我以为老年人失眠比较正常,考虑到是药三分毒,就想着在网上给他买些治疗失眠的保健品。”
谁知陈辉的父亲服用保健品半个月后,失眠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还出现了头痛、胸闷等症状,陈辉这才带着父亲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一周后,父亲失眠的情况才得到改善。”陈辉告诉记者,“过于相信保健品宣称的功效了,这次白花钱,还耽误了治疗,就算是一次教训吧。”
记者在淘宝网查询发现,宣称能治疗失眠的保健类食品品牌众多。这些保健品售价少则二三十元,多则上百元,包装上都有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标志”,且具有“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在商品详情中,也都统一注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不能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
从商家的宣传情况来看,一般都介绍了睡眠不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宣称自家的商品能对失眠起到良好的疗效。但并没有明确告诉消费者什么情况下可以服用这种保健品,什么情况下应及时就医,也没有提及该保健食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这容易给消费者一种使用本品有益无害、可以放心使用的错觉,让部分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疗效寄予过高期望而耽误及时就医。
失眠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情况,那么一旦失眠,是应该自我调理,还是尽快去医院就诊呢?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郑德义告诉记者:“情绪上的焦虑、紧张、兴奋,还有熬夜等不良习惯都可能造成失眠。如果是偶尔失眠,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比如放松全身,做几次深呼吸,保持舒缓、平静的情绪,或喝一杯牛奶、听一段轻音乐,适当转移一下注意力都有助于入睡。但如果持续失眠,乃至影响正常生活,就应及时就医,找出病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消费者自主选择保健食品来治疗失眠的情况,郑医生解释称:“市面上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大多以褪黑素为主要成分,但褪黑素并不适用于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免疫力较差等人群,驾车或操作机械时也不能服用。而且褪黑素的作用及危害本身就存在争议,所以就算服用,也要控制计量。治疗失眠还是要养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不要完全依赖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