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文博
20多岁,他从江西老家来到漯河创业。十几年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好。慢慢地,他在漯河站稳了脚跟,也与漯河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游东平。
游东平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今年35岁。2004年,游东平来到漯河创业。2007年,游东平和一位漯河姑娘结了婚,在漯河定居。
游东平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专业就读,并在景德镇居住多年,对于陶瓷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打算创业时,他就把眼光投向了陶瓷艺术品行业。
“一开始,我就开了一个小门面,专门经营景德镇的瓷器,但是生意不太好。”游东平说,为了做好生意,他打算自己创新、研发产品。
近些年,国家大力扶持传统文化产业,游东平个人对传统文化也十分喜爱。再三思考后,他决定研发有关传统文化的纪念品和衍生品,手工烧制具有传统韵味的瓷器、茶具等工艺品。
没想到,这样的创新之举帮助他打开了市场,引来了不少顾客。他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在和游东平的聊天中,记者可以听出,他说话时依然带着江西口音,但话语中夹杂着不少漯河方言。
在漯河生活11年,游东平的足迹遍布漯河的各个景点。许慎文化园、小商桥遗址,都是他经常拜访的地方。
“我参观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景点,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从中寻找创作灵感,希望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游东平说,为了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有文化含量,他经常带着作品四处寻访艺术品大家和业内专业人士,请他们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建议,而后再对作品进行改进,一直改到大家满意,他才会进行正式生产。而每一件产品,都是手工制作。
创业多年,尝遍了酸甜苦辣,游东平说,他之所以能坚持到今天,特别感谢妻子和朋友们的支持。
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游东平给出了他的建议:“选好自己的项目,喜爱自己的项目,对自己和项目充满信心,然后坚持下去。这样创业才有可能成功。”
(图片由游东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