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创建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2月19日 星期
创建工作见成效 攻坚志在必得之一
办好民生实事 惠及漯河百姓


①沟张农贸市场经过改造后,市民购物更方便。

②淞江路街头游园,市民出门就可以健身。

③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2015年,两城同创办公室重点围绕环境卫生、规范秩序、民生实事、市民素质、宣传氛围等共性指标开展工作,完善机制建设,强化督导落实,按照标准要求,全面整改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街容街貌到群众健康意识,从辖区绿化到农贸市场,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百姓满意度明显提高。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道路整洁,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首先是我市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市创建办通过各种专项整治工作,我市的环境卫生达到了“干净、明亮、美丽”。

近日,记者来到戏楼后街社区,发现这里道路平坦、宽敞、干净。对于居住在这里的高玲来说,创建工作带来的变化让她十分欣喜:“我们这里是老城区,现在每天都有人会把卫生打扫一遍,积存的垃圾也会定期全部清理。现在街道干干净净,非常满意,住在这里也舒服啊。”

据了解,像戏楼后街社区这样的老城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现象普遍,房前屋后、背街小巷都有垃圾存在,长期积累形成多个垃圾死角。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狠抓垃圾死角清理及保洁,展开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使戏楼后街社区的环境卫生大变样,环境卫生质量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提升。

随后,记者走访市区一些主干道,发现道路干净,每条路都有保洁员在保洁。“现在我们每天都不定时对道路进行保洁,保证路面干净整洁。”

据了解,我市在环境卫生方面,狠下功夫。2015年,围绕“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第十三届食品博览会”“中德(河南)职业教育国际校企合作交流会”等重大节会,通过开展“环境清洁集中行动”等专项行动,市区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市区卫生保洁时间延长到晚上10点,市里补贴各区共300万元,区里配套,新配套550名环卫工人,做到保洁全覆盖,管理无盲区,垃圾无死角。发放以奖代补资金900万元,在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及新建旱厕200座。投资500万元,对道路进行挖补罩面、稀浆封层。”市创建办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沿路村庄墙体全部进行了罩白,市区桥梁和沿线桥涵全部进行了刷新,道路和护栏清洗、路灯灯笼清洗等具体任务。

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市民购物更舒畅

每个城市的农贸市场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市民都会到农贸市场购物。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几乎每座城市的农贸市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因此,农贸市场也是我市创建工作的难点。通过努力,我市农贸市场得到很大改观,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管理规范。

在海河路沟张农贸市场,正在买菜的彭阿姨告诉记者:“在以前,我来买菜来去匆匆,不愿多留。主要是市场太脏了,污水横流,气味还特别的难闻。过去,在农贸市场里一刻也不想多待,买完菜就赶紧走。现在的农贸市场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和逛超市感觉差不多。”

现在我市农贸市场的变化得益于升级改造工程。创建工作攻坚战以来,我市把10个农贸市场划分为120个网格,基层工商人员全天候进行管理。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湘江农贸综合创业城、家盛世美食湾、金三角美食广场、受降路夜市4个市场,引导流动商户到市场经营,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买菜问题,以及商贩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经营问题。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城市秩序

记者了解到,除了规范农贸市场的秩序,两城同创办公室还对路面秩序、交通秩序、夜市秩序进行了规范。

道路秩序方面,市区划分了三个重点区域和142个网格。“三个重点区域由市建委负责管理,招聘200名协管员进入重点区域,协助管理城市。”市两城同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格由各区各乡镇办人员负责管理,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城管执法员、文明宣传员、卫生监督员、城市巡查员“一长四员”,初步构建起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面覆盖、网格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

交通秩序方面,我市投资6000多万元的建成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统,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设置交通护栏24公里,施划临时停车位9800个,新招聘240名辅助警察,设置高峰岗点70个,护学岗10个,市区路段管控力度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上下班高峰和阴雨天气不再出现路口拥堵现象。”

对于夜市秩序,两城同创办公室成立夜市管理办公室,对市区规划的夜市按照“一严禁、两规范、九统一”(严禁在夜市规划范围外占道经营、出店经营;规范用水、规范用电;统一餐车、统一垃圾容器、统一地面铺设、统一经营桌椅、统一遮阳雨棚、统一照明灯箱、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商户着装、统一亮证亮照)的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做好民生工程,惠及广大市民

针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吃喝拉撒睡等民生大事,市两城同创办公室按照以人为本、为民创建的原则,集中精力加以解决。

一是大力整治七小门店,让广大市民吃得放心。

占道经营等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将各类摊贩引入市场集中经营,目前市区主要街道占道经营等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街道变得整洁卫生、宽敞顺畅。

“以前流动摊贩随处摆卖,一天下来路上全是水渍、垃圾,又脏又臭,附近居民经常投诉。”家住黄河广场附近的谢先生说,现在广场周边交通环境和卫生环境都改善了。”

记者了解到,我市创建办把市区6250个七小门店的整治任务压给各街道办,采取一周一排队、一周一奖惩的办法,及时通报、及时奖励,充分调动了各街道办的工作积极性。先后三次发布消费警示,对广大商户和消费者触动很大,效果很好,为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扫除了障碍。通过集中攻坚,“七小”门店达标率达到95%以上,工作经验被《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是大力整治老旧小区,让广大市民住得舒心。

走进海河路海河小区,小区内道路平整,环境整洁。而对于在这里居住十年的陈婷来说,现在的变化让她感到惊讶。

“以前俺小区可不是这样的啊。没有整改之前,绿地变菜地、垃圾遍地,无人管理。现在通过整治之后,环境卫生都得到了改观,还装上了健身器材,在自己小区里就可以健身。”陈婷说。

像海河小区这样整治过的小区,全市有818个。两城同创办公室对这些老旧小区的道路、排水、环境设施、墙体立面等进行改造。现在,这些小区基本整治到位。“建立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费政府补贴机制,按照市、区、街道、居民各出5元钱的办法在天桥街道进行物业管理尝试,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准备在全市全面铺开。”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说。

三是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让广大市民玩得开心。

现在,全民健身正在全国开展,我市两城同创办公室就结合全民健身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着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目前,已建成100个街头转角健身游园,安装健身器材277件;在两河四岸配备多功能运动场两个,健身器材516件。建成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步道4条,健康知识宣传长廊20多处,健康社区15家,健康单位15家,健康食堂15家,健康餐厅13家,健康自助检测点38个。

四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让广大市民出行行更省心、方便。

家住黄河路附近的于女士是公交101路的常客。“现在生活在不断改进,这是肯定的。宽敞的新车,乘坐起来更平稳、更舒适了。”于女士告诉记者。

2015年,我市市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新购置60台新能源公交车公交车。并且,新增105、106两条公交线路开通运营。新型公交车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优异。

五是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让广大市民生活更方便。

“现在,我们也用上了水厕。以前用的是旱厕,一到夏天,附近的气味刺鼻难闻。”在戏楼后街社区,困扰多年的旱厕难题已经解决。

据了解,像戏楼后街这样的旱厕都已经经过了改造,改造后的水厕使用方便。水厕既安静卫生,又节能无异味。

创建工作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更是改变了人的心。原来最脏、最乱、最差的地方,经过整改,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大变样,“七小”行业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村变美了,路变宽了,灯变亮了,水变清了,天也变高了。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城同创工作的关键之年。下一步,市两城同创办公室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水平,顺利实现‘三年争创成功’的创建目标。”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说。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