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对于市区一些学生来说,昨天是报到的日子,正式开学则是今天。但对于老师们来说,他们早已“开学”。打扫卫生、提前备好开学第一周的课程……老师们提前上班,准备好迎接学生重回课堂。
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
从正月初九值班开始,作为受降路小学主抓语文教学教研的副校长,马继红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我要赶在开学之前,制定好学校每个年级的新学期总体学习计划及各个班级的课程表。”马继红说。
“马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总设计师。”同事赵老师说。
“假期之前,我们制定了充满趣味的多样化作业菜单,包括实践与体验、读书与观影、科学与实验等内容。开学时,我们根据作业菜单,将举办‘2016,我们向上生长’为主题的开学典礼。这实际上是寒假作业的一个延伸。”马继红说。
记者注意到,马继红手中两张开学典礼的说明上,除了圈圈点点,还用红色水笔写满了备注。
“我们虽然也放寒假,但在假期里,除了构思教学计划,每个老师都要为自己‘充电’。”马继红说,开学前两三周,学校还举行教师读书沙龙,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
备好开学第一周的课
带领学生打扫卫生,给学生发新书,收集并整理学生的寒假作业,参加开学典礼的筹备工作……从早上7点半进入学校到上午11点放学,受降路小学的赵敏老师一直在忙。
“我们正月十四就到学校上班了。”赵敏说,“打扫办公室,制定本学期目标、安排本学期具体事务,提前备课、整理教案,这些工作在学生来学校报到前都已经准备好了。”
对于开学第一课,赵敏安排了“最美的汉字”:讲述汉字的发展过程、文字故事等,增强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
“假期的时候,我专门买了几套关于汉字的系列书籍,作了一些笔记,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想给孩子们分享一下。”赵敏说。
“希望孩子们能在新学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坚持下去。另外,我想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让他们也体会到读书的益处。”赵敏告诉记者。
一名老师 多重身份
昨日上午,天气阴冷,在源汇区大新街小学的校园里,老师们正为次日的开学典礼进行彩排。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兼具班主任、语文老师、主持人、家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多重身份,她就是孙银凤。
早在一周前,孙银凤就上班了:为开学典礼做策划、购买道具、撰写主持词,制定班级学习计划、安排课程表等。
“我的孩子经常对我说‘妈妈,你都不爱我’,嫌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少,还不辅导他功课。”孙银凤告诉记者,她和儿子在同一所学校,儿子在二楼,她在四楼。
“每天上学,我和他一起来到学校,然后我就去自己班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给成绩差的学生补习,时间安排得满当当的,我真的顾不上他的功课。”孙银凤说,作为老师,她必须对班里的每个孩子负责,尽心尽力备好课、教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