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3月1日全文对外发布。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引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意见提出,积极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绿色生活方式方面,意见提出,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推行夏季公务活动着便装。开展旧衣“零抛弃”活动,完善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序推进二手服装再利用。鼓励消费者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在绿色产品消费方面,意见提出,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
公共机构带头绿色消费
意见强调,要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带头绿色消费。一方面,要全面推行绿色办公。提高办公设备和资产使用效率,鼓励纸张双面打印。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
另一方面,要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
开展三大行动反对浪费
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全社会反对浪费行动:
一是开展反过度包装行动。着力整治以奢华包装为代表的奢靡之风。二是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餐饮企业应提示顾客适当点餐。三是开展反过度消费行动。以各级党政机关及党员领导干部为带动,坚决抵制生活奢靡等不正之风,抵制过度消费,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
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
意见还提出多方面措施推动建立健全绿色消费长效机制:
在法律法规方面,抓紧修订节能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
在标准体系方面,健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产品生产过程的能耗、水耗、物耗以及终端产品的能效、水效等标准,动态调整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资源环境准入门槛。
在标识认证体系方面,修订能效标识管理办法,扩大能效标识范围。加快推行低碳、有机产品认证。推进中国环境标志认证。
在经济政策方面,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落实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奖补政策和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全面实行保基本、促节约,更好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资源阶梯价格政策,完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
在金融支持方面,研究出台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设施等绿色消费信贷的激励政策。鼓励开发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为绿色建筑提供保险保障。研究建立绿色消费积分制。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