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修20多辆坏车
车座被划破,车轱辘扭曲变形,车把脱离主梁方向……原本方便市民低碳出行的公益自行车却遭到一些人的破坏。2014年11月18日,我市公益自行车一期投入使用。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我市公益自行车的现状令人担忧。缘何这一公益善举遭遇部分市民的漠视,甚至是破坏?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2月26日上午,记者在黄山路南头见到了负责维修公益自行车的李广允,只见近百辆公益自行车被两条大链子围起来,分成两片。“这些都是损坏的自行车。”李广允拿着一个扳手,指着眼前一辆车座被人为扭曲变形的自行车告诉记者,仅头天下午,他就排查修理了20多辆自行车。
由于春节刚过,配件厂也缺货,只能东拼西凑。“修好一辆自行车需要从其他几辆破损的自行车上拆零件。”李广允说,“但是车轱辘一旦坏了就只能报废,必须换新的。”和记者聊着,李广允在一辆辆自行车之间来回穿梭,不停地找零部件。
2月28日上午,在黄山路市行政服务大厅附近,记者看到市民李晓丽正在用抹布擦拭一辆公益自行车上的灰尘。“公益自行车很方便,从刚推行时我就开始骑,每天上下班遭遇交通拥堵时,骑上它一点也不耽误事。”李晓丽说。
而在旁边,记者看到一辆公益自行车上面落满了尘土,自行车的车把也有点偏离。“这可能是有人骑车的时候遭遇外力。”李晓丽把自己经常骑的那辆车擦拭完毕,准备骑走。
随后,记者又来到海河路等路段,发现有的公益自行车车座被人为划伤,里面黄色的海绵裸露在外,有的自行车的车轱辘扭曲变形。
当天下午2点,在嫩江路大河花园门口新建的一个公益自行车站点,记者遇到了市民周先生。“准备上班去,有些车子骑着有点重,比较费劲。”周先生在淮河路一家市直单位上班,他每天在小区门口骑一辆公益自行车到单位,用时20分钟左右。“这个车座也歪了。”周先生刚刚用自带的毛巾把一辆公益自行车的车座擦好,却发现车座有点晃动,用手一掰歪得更厉害了。
“有些是孩子故意捣蛋破坏的,有些是时间长了损坏了,还有一些就是在外面风吹雨淋,弄不好也会坏。”周先生说。
家住市水利技校附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晚上从人民路与泰山路交叉口的公益自行车站点经过时,看到有的小孩手里拿着小刀在车座上划。“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可能小孩也是无意的,就是想着好奇好玩,就随意划拉一下。”王先生说。
一辆新车成本在1500元左右
李广允用扳手将一个破损的车座卸下来,再将完好无损的车座替换好,整个过程两三分钟。“这些是拿小刀划的,里面的海绵已经露出来。如果不及时维修,如果碰见下雨天,雨水渗进去后这个开口会越来越大,整个车座都会被雨水泡烂,完全无法使用。”李广允说。
市民政福彩公益自行车管理中心主管周锋告诉记者:“一辆公益自行车整车成本在1500元左右。目前,我市的公益自行车配件还在保修范围,替换尚不需要花钱。但是如果超过保修期,更换配件需要另行购买。”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嵩山路一家自行车专卖店。在和店老板咨询后,记者以一辆价格1580元的自行车和公益自行车作了比较:该店同一级别的自行车一个普通的车座价格最低要80元,最高300元。“根据质量、品牌等原因价格不一,价格也相差悬殊。”车行老板介绍道,而像公益自行车专用传动轴等零配件的价格估计更贵。
每辆车三个月就要保养一次
公益自行车如何定期保养和及时维修?保养成本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市民政福彩公益自行车管理中心。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管理中心的工作主要分为内勤和外勤。内勤负责办借车卡、监控和客服等工作,外勤负责打扫卫生,维修、保养、调配车辆。每天仅调配自行车就需要3名人员。随着投入的公益自行车越来越多,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据了解,我市每个公益自行车站点投放的自行车数量不一,最少的站点有12辆,最多的站点有40辆。为避免市民遇到无车可借和无位可还的情况,需要调配员根据监控实时调度。
何陆阳是负责实时监控的一名内勤人员。她指着电脑屏幕上不同色块的信息向记者介绍:“这里都能显示哪个站点现有多少辆自行车,被借走多少辆自行车等信息,我们正是根据这些信息调配公益自行车的数量。有时候遇到借车人长时间不归还自行车的情况,我们还要打电话进行提醒,询问是否忘记还车,或是在还车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何陆阳告诉记者,风吹雨淋以及自然消耗会导致自行车的零部件有所松动,需要拧紧或者保养。巡检员要定期对这些公益自行车进行巡检,及时维修和保养,每辆自行车要确保做到每三个月保养、打油一次。
已方便市民出行15万多次
据介绍,近日,我市又新增30个站点600辆公益自行车。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福彩公益自行车网点60个(其中2014年建设30个,2015年建设30个),投放轴传动式自行车1350辆,14名客服人员通过高度集成的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对所有网点和自行车进行监控和调度,共办理借车卡3900余张,总骑行次数154446次,骑行总时间15753小时。
“公益自行车是个便民利民的大好事。”“咱市的公益自行车已经成为品牌。”“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拥堵停车难,啥时候还能再多点公益自行车站点啊?”很多市民和网友向本报记者反映。
“公益自行车的出现,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举措。”周锋告诉记者,只要公益自行车广泛普及,我市的雾霾天气、交通拥堵、停车位紧张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社会问题都将会或多或少地得以改观。
市车管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0年以来,我市私家车数量每年呈上万辆递增。“停车位紧张、公共停车场少更是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市城建监察支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泰山路、黄山路的学校附近路段都会定时拥堵,都是私家车接送学生。“停车位有限,能不能骑自行车接送学生?”该工作人员向记者呼吁。
“公益自行车在我市推行以来,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一辆辆公益自行车不仅为我市的低碳出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了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周锋自豪地告诉记者。
市民为保护公益自行车“出点子”
周锋介绍,随着二期公益自行车投入使用,目前一期投放的自行车损坏的有三四十辆。现在已经把损坏的自行车从站点撤下来,重新补充上完好的自行车,以方便广大市民使用。
“客服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热线电话,一部分是咨询如何办理借车卡和询问办理地点的,还有一部分市民呼吁多增加一些公益自行车站点,也有市民建议给公益自行车建个车棚。”周锋说,“但是建车棚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要考虑到是否影响美观,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以及城市建设规划问题等,并且牵扯到很多部门。目前,预计会进行三期站点投放,但还是要进行综合考虑。在进一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会推出更多网点和办卡点,力争做到合理设置、均匀分布,方便更多市民骑行。”
市政协委员唐发民认为,如何维护和爱护公益自行车,让它们不再受到人为损坏,是一道考验城市文明水平的考题。市民应自觉爱护公益自行车,政府和公共自行车运营方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宣传爱护公益自行车既能提高市民素质,又能提升市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归属感。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处罚措施,以警示故意损坏公益自行车的市民。
■他山之石
国内“杭州模式”:一般一个月汇报一次,把运营情况、运营点位数、故障点位数进行汇报;第二,政府层面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各城区实行统一管理,每个区做每个区的公共自行车;第三,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隶属于杭州市公交集团,公交集团对于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有经验,弥补城管委监管的或缺。
国外“伦敦模式”:现有273英里的自行车道,其中一半是2000年后修建的,想租赁自行车的市民用手机给服务中心发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自行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