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最让人关心的便是一系列与经济有关的消息。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人民币汇率是否稳定,房地产去库存力度是否加码,股市是涨了还是跌了,证监会换帅的新闻,也片刻之间登陆各大媒体头条。
“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经济形势”,这些以前让普通人觉得宏大、陌生的字眼,如今让越来越多人熟悉。投射到图书领域,经济类图书已成为2016年的出版热。我们从今年春季刚刚推出的众多经济出版物中,遴选出几本重点图书,或许从经济学大家的洞见中,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小钱袋该安放何处。
《即将爆发的货币战争》: 看“美元陷阱”的前世今生
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撼动金融市场,未来的可能趋势和中国政府的对策都很受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处前处长普拉萨德的这本《即将爆发的货币战争》,带领读者更清楚地看到大国货币暗战的真相。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元始终统治着庞大的全球金融帝国。近年来,美元的王者地位似乎越来越不稳固。1999 年,欧元横空出世,给美元带来了极大威胁,但它的威力正在逐步消退。今天,中国的人民币迅速崛起,并被看作美元的强大对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成为重灾区。毫无疑问,美元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光芒散尽,但危机激发了人们对美元即将失去世界头号储备货币地位的猜想。与人们的猜想相悖的是,普拉萨德全面剖析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后,语出惊人地得出了另一条结论: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王者地位,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美元依旧是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尤其是对暂时还没有给口袋里的钞票找到更好机会的人来说,美元无疑是最安全的避风港。
普拉萨德以资本流动和储备货币历史为切入点,潜入金融危机跌宕起伏的深水区,探讨美元未来的路线图,他整合大量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阐述无法将美元排除在货币中心体系的原因。他认为,不甘心退出世界舞台的美元正在加紧套牢全球金融市场,洗劫全球财富,我们正面对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美元陷阱”。
《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 了解国策顾问的思想轨迹
观世界,更要知中国。接下来要介绍的三本书,全都与中国经济相关。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夏斌是中国金融学界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中国经济政策变迁背后,频现这位国策顾问的思想影子,刚刚出版的《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是夏斌长期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战略思考的集大成之作。
身为高层智囊,夏斌教授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洞察中国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全球治理与中国机会等问题,为高层制定国策提供了众多决策参考。
《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呈现了夏斌一以贯之的厚实研究与深刻洞见,有助于我们看清楚处于改革、转型、发展关键时刻的真实中国之大势,同时也为中国如何避免陷阱、再续繁荣给出了自己的良方。
《宏调的逻辑》: 宏观调控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与《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相似,《宏调的逻辑:从十年宏调史读懂中国经济》一书,也是我们了解当下经济形势的一个途径。《宏调的逻辑》一书作者卢锋,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目前担任财政部、人社部顾问和世界银行2016年发展报告顾问组成员。
中国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楼市要调控,股市要调控,经济热了要调控,物价涨了要调控,产能过剩、部门投资、生猪生产都是宏观调控的对象……那么,宏观调控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哪些部门有宏观调控的权利?宏调政策演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又如何左右中国经济?未来,我们又会被它如何影响?卢峰在《宏调的逻辑》一书中,以十年宏调史为主题,观察新世纪以来十余年开放宏观经济增长和宏调政策演变大势,着重描述和分析宏调政策工具选择多样化宽泛化特点;考察十年宏调史上的重大问题,例如通缩通胀、物价、产能、投资、刺激政策等等……他以学者的严谨和通俗的笔触,将这些看似很大的话题,落到细节处,探讨其逻辑和经验教训。
《宏调的逻辑》中探讨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卢锋表示,重视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研究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至少应有两点意义。一方面,历史与逻辑具有统一性,认知当今经济变革大时代的内在规律与逻辑,应有历史演变的观察视角。
另一方面,近年中国经济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减速调整,目前仍面临下行压力考验。就如何看待目前形势与展望前景而言,无论学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在较多分歧。在经济形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景下,借鉴中国宏调史观察视角,重视从系统分析早先扩张阶段的失衡因素形成机制与特点入手,结合当前现实情况,探讨认识本轮调整为何难的实证根源,对正确把握经济未来走势不无裨益。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 提醒我们不该犯的错误
当夏斌、卢峰等学者以“过去”观照“现在”之时,著名学者郑永年、杨丽君则试图通过《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内政、外交十大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与应对之策》一书,提醒“我们不该犯的错误”,该书将目光投射在未来,虽没有直接切入现实,但未必不与我们息息相关。
在《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一书中,郑永年和杨丽君界定了可能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十大内政领域和十大外交领域。两位作者表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犯些小错误在所难免,同时也容许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试错,但必须避免犯颠覆性的错误。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诸东流。因此,“在哪些领域存在犯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充足的知识准备,不但无法主动避免犯颠覆性的错误,而且任何颠覆性的错误一旦发生,便会束手无策,最终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该书对这些领域的界定并非仅仅根据理论假设,而是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的观察,讨论和理性地分析这些领域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唯一的目标就是减少颠簸和避免重大的颠覆性错误,把改革开放进行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是中南海高参和高层智囊,因此对形势和国情的把握更加精准,也是目前少有的能将这一话题写清楚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