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创建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3月4日 星期
“关注市两城同创长效机制‘十大规矩(办法)’”系列报道之三
让城市更整洁 让生活更美好

清洗车正在冲洗路面。
环卫工人正在打扫卫生。
把垃圾运到中转站。
路面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走在整洁的道路上,心情格外舒畅。城市道路的干净与否,直接关系一座城市的形象,也直接影响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为了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健全道路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机制,实现道路干净整洁、生活垃圾统收统运、日产日清,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2015年8月,我市出台了《漯河市市区道路保洁及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一《办法》执行得咋样?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两城同创让城市变整洁

“这段时间,每次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感觉道路跟刚清扫过一样,一尘不染。”家住市区嵩山路中段一栋临街楼的万女士说,整洁的道路让她心情大好,也在心里默默向环卫工人致礼。

“以前骑电动车上班,路上最怕碰到大货车,因为大货车过后总能扬起灰尘,躲都躲不开,只能捂着鼻子,从一团灰尘里穿过,让人既痛恨又无奈。”市民白女士说,她家住市区淞江路祥瑞家园小区,工作地点在黄山路。“走淞江路最省时间,所以每次上下班我就走淞江路。”最近,白女士欣喜地发现,在上下班的路上,大货车过后不再扬起灰尘了。“没有了灰尘,感觉跟走在大城市的道路上一样,心里可美了。”

“听到洒水车作业时伴随的音乐声,我就高兴,除了清扫路面,防止扬尘,还增加空气湿度。”市民张萌说,她最喜欢刚洒过水的空气,“不那么干燥了,呼吸着很舒服。”

“垃圾箱明显多了,而且里面的垃圾清理得也很及时。”市民吕大爷说,以前家门口的垃圾桶里经常散发出一股酸臭味,“一到夏天就更别提了,你看现在,垃圾清理得很及时,连垃圾箱外面都被擦得干干净净。”

道路清扫有标准

3月2日下午2点半,在市区银鸽大道北段,环卫工人靳阿姨拿着扫把卖力地清扫路面。“这条缝里不好打扫,烟头和土都在道边石和路面之间夹着,不用劲就扫不出来。”靳阿姨指着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对记者说,虽然她负责的路段不长,但绿化带围挡、人行道的道边石与路面之间的交汇处都要清扫干净,这样下来,就有六个交汇处,来回就是六趟。“这还不算清扫路面的来回两趟。”靳阿姨说,全部清扫完毕后,她还要做好保洁工作,“有时候大车过去后落下沙子或灰土,我得再清扫一遍,总之,得保证路面干净。”

“反正只要脏了我就扫。”靳阿姨笑呵呵地说。而市区道路的整洁,离不开像靳阿姨这样辛苦付出的环卫工人。

据了解,《办法》对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也提出了要求,即“六无四净”标准:无杂物,无痰迹,无瓜皮果壳,无纸屑、烟蒂、塑料袋,无淤泥、积土,无污水;路面净,路牙净,雨水口净,电杆、树根、果皮箱周围净。此外,要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实行一天两扫,实施全天候无缝隙道路保洁,每天作业时间为5时至23时;特殊天气、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可临时调整作业时间;旅游高峰期、落叶季节应有针对性地增加作业人员,提高作业频次;果皮箱、垃圾斗应定时清淘、日产日清、每天擦拭,保持美观、干净。每年3月至11月,市区主要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每天不少于两次,每周应进行两次路面冲洗。

生活垃圾统收统运

吕大爷今年68岁,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3年,目前负责市区衡山路部分路段的清扫工作。每天,吕大爷把路面清扫干净后,将垃圾装进三轮车里,再运往位于银鸽大道的垃圾中转站。“上班3个多小时,我已经拉过来三车垃圾了。”吕大爷说,除了路面及垃圾箱里的垃圾,道路两侧门店的垃圾也在他的清理范围,“垃圾中转站早上5点多就开门了,俺啥时候下班中转站啥时候关门。”

按照《办法》规定,我市实施生活垃圾统收统运,各区辖区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到应收尽收、应运尽运、统收统运;对于生活垃圾,清扫保洁的生活垃圾应按指定场地存放,不得裸露或扫入排水口,各区应对沿街门店、居民倾倒生活垃圾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上门告知收集时间,指导其按规定时间倾倒;单位、居民和个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车或运送至就近的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内;在错过收集时间时,单位、居民和个人应将生活垃圾送至指定的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或在次日生活垃圾收集时间进行倾倒;各区应根据沿街门店及居民倾倒生活垃圾时间合理调整作业人员和时间,加强夜间生活垃圾收集,实施巡回收集,杜绝沿街生活垃圾乱倾乱倒;生活垃圾中转站(点)由专人管理,免费开放,无条件接纳生活垃圾。

对于生活垃圾的清运,我市建立了应急机制,成立生活垃圾清运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情况下的生活垃圾清运以及无责任人或管理责任不明确区域的生活垃圾清运,确保城市无积存生活垃圾。

充分挖掘机扫潜力

“扫地、冲洗连带洒水,一趟就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市环卫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充分挖掘机械潜力,在现有12台洗扫洒水车基础上,扫地车、清洗车、洒水车全部出动,一车多能,联合作业,每天出动车次150多次;同时实行分班作业,从早上5点到下午5点,保证做到“一日两扫四洒(必要时六洒)”,作业里程近1000公里;制定道路机械化作业规范标准和考核办法,统一作业规范、作业时间、作业标准和考核奖惩办法;市环卫处对各区的作业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机扫和洒水不到位、不合格的路段及时进行提醒或通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目前市区道路卫生基本达到了“路见本色、道牙无尘”的要求,市区扬尘污染也得到有效遏制。

道路打扫干净后,垃圾清运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垃圾中转站外观破旧、装运垃圾效率低的状况,我市改造建设垃圾中转站10座,采取垃圾分流、临时加放垃圾斗等措施,周密安排,科学组织,强力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十座垃圾中转站的改造建设并投入使用;安装果皮箱1100个,完成垃圾渗滤液厂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多项举措改善城市环境

采取数字化监督与专业监督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立督导小组、强化督导检查,开展垃圾死角清理整治工作……为了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工作,我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管理体制,使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如果市民发现哪个地方有垃圾或道路清扫不干净,可以打电话投诉,我们及时处理。”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以漯河市数字化城管平台和漯河市12345市长热线、12319城建热线为依托,受理群众投诉,及时掌握市民反映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通过与市民沟通、实地调查等方式弄清投诉的原因及最佳解决办法,促使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成立督导领导小组,分成两班,不分节假日,每天对市区大环境卫生进行拉网式巡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各区,每旬对各区打分排名一次,印发通报一期。积极组织开展垃圾死角清理整治工作;督导各区落实延时保洁要求,目前我市主要商业街区、道路的保洁时间已经达到16个小时,晚上垃圾中转站点管理和街道保洁人员,均上班至10点至11点,有效提高了大环境的卫生质量;启动并稳步推进了市区“垃圾袋装化、垃圾不落地”试点工作。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