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3月7日 星期
“限塑令”实施七年多收效甚微
超薄塑料袋 依然“满天飞”


↑在人们的生活中,塑料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收集上来的生活垃圾里就有大量塑料袋。

←超薄塑料袋在农贸市场随处可见,商户、市民对此均表示一直在用,没有什么不妥。

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限塑令”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出台“限塑令”是为了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但是,七年多过去了,“限塑令”遭遇“令行禁不止”的尴尬处境,超薄塑料袋、免费塑料购物袋依然随处可见。日前,记者对我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情况不尽如人意。

□文/图 见习记者 杨 旭

现状

非环保、厚度不达标的塑料袋依然盛行

1.农贸市场:超薄塑料袋滥用无度

据记者了解,“限塑令”实施前,农贸市场使用的塑料袋厚度大多在0.005毫米左右。这种塑料袋重复利用价值低,回收难度大,这也是国家出台“限塑令”的主要原因。然而,记者走访沟张农贸市场、华山农贸市场、受降路农贸市场发现,超薄塑料袋依然随处可见,商户、市民对此均表示一直在用,没有什么不妥。

在受降路农贸市场一家蔬菜摊位前,摊主为顾客取用方便,将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悬挂在醒目位置。市民每选购一种蔬菜,摊主都会用一个塑料袋单独装起来。若选购较多,摊主会用最大号塑料袋统一打包。即便如此,有的市民还要求摊主多套一层塑料袋,而这些塑料袋都是免费的。这些免费塑料袋质地轻薄,显然难达到“限塑令”所要求的标准。

除了农贸市场,餐饮行业也是超薄塑料袋的“消费大军”。在市区文化路一家小吃店,记者看到,店主会为餐饮外带的顾客使用超薄塑料袋进行两层打包。与农贸市场不同的是,这里用的都是透明塑料袋。而在市区交通路一家自制饮品店,尽管顾客现场打开饮用,但店主还是在饮料包装外再套一层塑料袋。

2.社区:塑料袋污染环境成人们“公敌”

在一个塑料袋的“生命旅程”中,自从它被使用者投入垃圾桶那一刻起,就完成了使命而“寿终正寝”。这个曾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朋友”因污染环境,从此摇身一变,成了人们的“公敌”。它随着我们每天丢弃的生活垃圾,静静地躺在社区的垃圾桶里,向我们昭示着它们的侵略。

记者走访了沙北多个小区发现,几乎每个小区的垃圾桶都是塑料袋的“海洋”。面对这些侵略着我们生活环境的“敌人”,居民们又是什么态度呢?在位于黄山路的阳光世纪苑(二期)小区,居民刘晓华女士对记者说:“知道塑料袋污染很严重,但是生活中离不开啊。在门口买个油盐酱醋,老板也会拿塑料袋装着,回到家就成了垃圾。不过以后会注意,像我们背包的女士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购物袋,但没有背包习惯的男士就没有办法了。”

其实,小区的塑料袋污染只是冰山一角,垃圾回收站里的塑料袋之多才令人吃惊。记者在位于市区海河路的一家垃圾中转站看到,这里的生活垃圾中混杂着大量的塑料袋,堆积起来就像一座花花绿绿的小山。

一名正在清理垃圾的环卫工焦梅花告诉记者:“说不清一天能清理多少塑料袋。质量好一点的塑料袋一般都被人当作垃圾袋使用了,还比较容易清理。那种很薄的塑料袋一点用处都没有,有点微风就刮得到处乱飞,我们追着捡,费劲又危险。有的被挂在树上,影响环境,也让清理人员犯难。”

3.超市:塑料袋收费难挡市民需求

除了厚度,“限塑令”对塑料袋有偿使用也做了明确规定,目的无非是希望通过提高成本抑制使用需求。相比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对这一规定的执行积极很多,并且得到了市民的认可,但收费真的能有效抑制需求吗?

3月1日傍晚,在市区人民路一家大型超市门前,记者采访了市民赵凯博,他手里正提着满满两大塑料袋商品。他告诉记者:“我家附近没有大型超市,我一般会在下班后来这里购物。每次都是购买超市提供的塑料袋,再说这里的塑料袋质量好,回家后还能当垃圾袋使用,这也算是重复利用吧。”

在超市附近的商场和购物中心,有许多经营服装和化妆品的零售业者。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商家有的使用纸袋包装,有的使用塑料购物袋。尽管这些塑料袋的厚度明显达到了“限塑令”的规定,但均为免费。

原因

目前暂无替代品,人们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据了解,从2008年“限塑令”实施至今,我国每年减少量仅占生产总量的不到10%。既然2008年国家曾经出台“限塑令”,如今为何处于“令行禁不止”的尴尬处境?

首先,塑料袋虽然对环境造成危害,但相比纸袋子、布袋子有其优势。比如,方便携带、便于放置、不怕水浸,更重要的是非常便宜,即使收费,价格也是相当低廉,只有几毛钱。 对于“限塑令”,一些市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完全不使用塑料袋,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过日子,生活方便是很重要的。外出买一碗面,难道还要带上饭盒?”一位市民说。

其次,嫌达标的塑料袋成本太高,商家仍使用廉价的超薄塑料袋。沟张农贸市场一位商贩告诉记者:“我卖菜十几年了,一直都是使用这种塑料袋。记得多年前也曾有管理人员要求按照‘限塑令’标准执行,但达标的塑料袋成本高出许多,我们这都是小本生意,用了不划算。况且大家都在用,有句话叫‘法不责众’,也没见谁真的受到过什么处罚。”

再次,一些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强。记者询问市民张大妈,是否担心这种劣质塑料袋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时,张大妈表示:“用了很多年都没事,免费的东西哪有那么多讲究?”

还有市民认为,既然国家提倡“限塑”,为什么不免费发放可降解的塑料袋或其他环保的购物袋?“限塑令”之所以为“限”而非“禁”,正是因为当前还无法杜绝塑料袋的使用。然而,有使用就有污染,我们只能对使用什么样的塑料袋,怎样使用做出选择。因为塑料袋的受益人,也是这些塑料垃圾的丢弃者。只有广大市民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抵制和监督塑料袋的乱用和滥用,才能最终实现“限塑令”的应有效果。当然,政令的实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作为。如何解决厚度小于0.025毫米塑料袋的泛滥,还需要质监、工商等部门的通力协作。

措施

多管齐下,“限塑”方可显成效

“限塑令”之下,我们没有感到身边的塑料袋明显变少,人们对它依赖如故。这一难题该如何破解?当前又是怎么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呢?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研室李品艾教授向记者解释:“我们常见的塑料袋大多由聚乙烯制成,这种材料不可降解,会给环境带来难以逆转的危害。受限于技术和成本,当前许多地方处理这种塑料袋主要还是采取填埋和焚烧。而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可降解塑料袋价格较贵,不易被市场主动接受。至于我们在农贸市场常见的那种塑料袋,很多是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含有杂志和毒素,用来装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破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一种质优价廉的替代品。”

记者在位于107国道旁的市垃圾填埋场的所见所闻也印证了李教授的说法。该填埋场一位工作人员称:“尽管我们有专人负责分拣,能分拣出大部分塑料袋并进行人工处理,但还是有一些残留的塑料袋在填埋场等待自然降解,这一降解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不仅如此,那种质地特别轻薄的塑料袋极易随风飞舞,不但影响美观,而且飞到田地会伤害土壤,飞到水面会伤害鱼虾,还有可能被禽畜吞食。希望市民能够重视起来,共同抵制‘白色污染’的泛滥。”

市民靳旭建议,除了公民环保意识的自觉,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如何将监管覆盖落实到位,不要让自由市场、流动摊贩游离于日常监管之外。二是,不仅是单纯的观念问题,还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以塑料袋为例,除了购物方便,对于日常的生活垃圾处理来说,塑料袋使用在家庭中已经成为一种刚需品。想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让生活垃圾处理更规范、更有效率,同样很重要。

■他山之石

其他国家如何“限塑”

21世纪初,“白色污染”问题被提出,各国开始推行“限塑”措施。如日本《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规定,一年内包装材料使用量超过50吨的超市、便利店有义务制定削减购物袋的目标,并向政府报告每个年度的削减成绩,如发现措施不力的商家,将公布其名字,环境大臣有权对商家处以50万日元以下罚款。

美国的部分城市也已立法,旧金山等市的超市和药店等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出台规定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

韩国自1999年实行购物袋收费制后,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了60%。德国政府在2002年对塑料袋征税之后,该国塑料袋的使用量下降了70%。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