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3月7日 星期

“被贷款”5万元 一市民上“黑名单”
与贷款人素未谋面 希望澄清事实还其清白

本报讯(记者 杨 光)3月4日,家住解放路北段的屈保动向本报反映,今年2月他购买了一套房子,缴纳10多万元首付款后,准备用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但在查询信用后却发现2010年有人使用他的身份信息在漯河市郾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网点贷款5万元,至今未还,屈保动也因此上了“黑名单”,无法贷款。

“我根本不知道有这笔贷款,也没有在贷款合同上签过字,现在直接影响到我的信誉,我该怎么办。”屈保动说,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人很吃惊,后果还要自己来承担,实在无法理解。记者咨询了漯河市郾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该网点负责人潘主任,她告诉记者,此事已经报警,至于该如何处理,已经给屈保动说过。

上银行“黑名单”竟不知情

3月4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屈保动,他拿出一份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一份《个人信息报告》,这份报告日期是2月18日,姓名为屈保动。报告中显示屈保动有一个贷款未结清,发生过逾期的账户明细如下:2010年8月11日,漯河市郾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的50000元(人民币)农户贷款,2011年8月11日到期。截止2015年12月,余额49991元,逾期金额49991。最近5年内有53个月处于逾期状态,其中50个月逾期超过90天。

“这笔贷款我根本不知道,贷款人我也不认识。”屈保动告诉记者,今年春节过后,给孩子买了一套40多万元的住房,缴纳10多万首付后,想用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一部分。2月18日屈保动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拉了一份《个人信息报告》,没想到竟然显示有一笔五年前的贷款。

按照贷款上的银行地址,屈保动去了位于黄河广场西南角的漯河市郾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处营业点咨询。“该营业点的负责人潘主任查询后告诉我,是一个姓李的人签名,此人是一名民警。”屈保动说,这笔贷款的贷款人和担保人他都不认识,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操作用他的身份信息贷的款。

与贷款人素未谋面

事情过去半个多月依然没有进展,屈保动遂向本报投诉。

3月4日上午,记者和屈保动一起到这家营业点咨询,大厅内工作人员说,负责人潘主任不在,但在交谈中他们对这件事也进行了一些介绍,并证实一位姓李的民警确实参与此事。一位工作人员说,李某某以前是郾城区一派出所民警,后来调到了天桥街派出所。因为贷款违规的事情,郾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点还开除了一名工作人员。

屈保动给潘主任打了个电话,潘主任在电话中说,经办此事的工作人员去年已经开除了,现在联系不上,此事已经报案,目前只能听民警的,没办法提供更多信息。屈保动问:“当初我不在场你们就能贷款,现在解决起来为什么这么困难。”潘主任在电话中说,只有贷款还上以后,屈保动的的征信不良记录才可以消除。

律师:应帮助消除不良记录

3月4日下午,记者电话咨询了该营业点负责人潘主任,她告诉记者,此事已经报案,目前已经立案,电话中说不清楚。至于此事该如何处理,已经给屈保动说过了。

针对屈保动的遭遇,记者咨询了河南开瑞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宏,她认为漯河市郾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应该配合屈保动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如果能证明不是自己的贷款,可以不用还,屈保动可以去中国人民银行单方面申请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秦宏说,这需要漯河市郾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配合,提供相关证明。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