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3月9日 星期

“13年免费教育”的民生情怀可复制


□徐剑锋

今年秋季起,陕西将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昨日在陕西团媒体开放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点一定要办到。省政府已经决定,在高中原有每年800元生均经费的基础上,再每人增加1600元用于免除学费。(3月8日《华商报》)

“13年免费教育”彰显“教育优先”,这样的民生情怀可以复制、多多益善。

“免费教育”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从9年制义务教育到“13年免费教育”,陕西教育发展迈出的这一大步,不仅聚焦了教育热点,而且回应了家长关切,释放出的发展正能量毋庸赘言。一者,“免费教育”是落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之举,除了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外,也为未来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算的是为地方发展谋长远、育后劲的“民生账”;二者,“13年免费教育”的一大亮点是将1年的学前教育也纳入其中,这对学前教育发展是一个积极的领跑,可以让孩子在公平的“起跑线”上享受到更加全面、更为科学的素质教育;三者,免费教育年限的延长,意味着教师和教育投入的增加,对各方面的就业和消费都将产生积极的提振作用,不啻为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实施“13年免费教育”,并不是免费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发展的“零障碍”,保证每个学生从容就学、快乐就读的权利。由此而言,一方面公共财政要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尤其是薄弱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投入,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阳光普照”;另一方面,加强学校的软环境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的整合优化、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培养、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等,必须作为一项硬任务持续发力。可以说,实施“免费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啃硬骨头”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点闯的勇气,没有一些冒的精神,是做不好事、办不成事的。

从全国来看,陕西并不是富裕省份,但却可以创造条件优先解决教育民生问题,这恰恰需要有强力的决策勇气、施政决心和良好的政治良心、民生情结作依托。这种远见卓识既是教育之幸,更是百姓之福,也是实施“13年免费教育”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免费教育“不差钱”,差的是地方政府有没有解决民生问题、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恒心。期待陕西的做法可以起到鲶鱼效应,让更多的省市效仿起来,推动“免费教育”大胆地往前走。长远来看,还应“立法在先”“制度先行”,让“免费教育”真正成为“全国一盘棋”的自觉行为。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