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国内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3月10日 星期

老药工成“千年技艺”唯一传人
复原禹州中药炮制失传技艺亟待后继有人
朱清山

“当年禹州享誉全国的老药工一共有4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了。”炮制是中药制药最核心和关键的部分,然而谈及禹州中药炮制这项千年技艺的后继无人现状,85岁的老药工朱清山显得忧心忡忡。

朱清山1931出生于禹州朱阁镇一个中医世家,13岁就到老字号药棚“元丰祥”当学徒。在中医药领域摸爬滚打,朱清山练就了一身绝技:眼观其色,嘴尝其味,鼻闻其香,他一掂量便能讲出这些药材的产地、成色和炮制后的药效。时间久了,朱清山甚至简单用脚踢一踢装药的麻袋,就能根据药材发出的声音判断出干湿程度,丝毫不错。

禹州中药炮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在1911年柏林的“万国医药博览会”上,禹州“九蒸九晒熟地黄”曾引起巨大轰动。可惜,这一独特技艺却在1956年逐渐失传。“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灵”,不甘让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就此埋没,1997年,朱清山开始研究复原“九蒸九晒”技艺。经过10年的反复试验,2007年,朱清山终于成功复原了古法九蒸九晒熟地黄。对传统的传承不仅在于复原,更在于创新。朱清山在制药时还创制了更精密的炮制方法,经过他炮制的地黄,可谓“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真正达到了古书上记载的熟地黄标准。

如今,朱清山在老家朱阁镇办了药厂,专门从事中药炮制和研究。经过朱清山炮制的九蒸九晒熟地黄、九蒸九晒黄精等中药制品,代表了禹州炮制技艺的最高水平。2009年,朱清山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不能在我这一代把这个炮制技艺丢了,带到墓坑里去太可惜。没有在社会上传承下去,你活这一辈子白搭了。”朱清山想将炮制技艺传给更多的人。朱清山说,只有潜心研究,遵古炮制,才能实实在在地弘扬中药文化;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

■相关链接

九蒸九晒

九蒸九晒是一种中药材炮制方法,指采用蒸法和晒法反复炮制中药材的方法,具体细节因药材品种不同而不同,主要目的是为了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

蒸通常指隔水用蒸汽蒸煮药材,而古人对烧火的材,盛药材的容器、蒸药材的水和蒸药的节气时辰均有要求。

所谓九,其实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数字,不一定就指准确的九次,一般蒸晒次数以药材色泽和形态判断。

另外,有些特殊的药需要浸酒后蒸,或者在蒸药的水中加其他辅药。

据新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