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圈子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3月14日 星期

在诗词中享受诗意生活

王秋霞(左)与诗友在探讨作品。
“酒醉诗狂”沈进华在长寿山留影。
为了帮助诗词爱好者更快地找到创作方法,王秋霞、沈进华、朱永辉编纂了《格律诗词说略》,方便大家学习。

一个人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只需要看他周围有什么样的朋友。因为这些朋友互相传达信息,而信息就是财富,这也是大家热衷“圈子”生活的重要原因。本版尽可能囊括社会上最引人关注的圈子,有驴友圈、泡吧圈、摄影圈、藏友圈、爱心圈、宠物圈、红娘圈等。我们将为广大读者展现这些圈子里的人和事,如果您身处这样的圈子,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15839581210。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在现代都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诗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在一定范围内,诗歌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在不同领域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之余读读诗词,其实也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方式。

在漯河,有一群诗词爱好者,他们因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经常利用周末闲暇之时一起创作、商讨、采风。上个周末,记者走近这群诗词爱好者,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艾振兴:每首诗都有不同的经历

“诗歌的魅力难以言表,从文学体裁的角度,它的独特在于善于捕捉细小的情绪;从直观体验的角度,它把每一种微小的情绪扩大化,能使人感受到情感的力量。”提起诗歌,70岁的艾振兴言语间充满了热爱之情。

今年70岁的艾振兴从17岁就开始喜爱文学,会在课余时间写一些现代诗。大学期间,还经常在河南日报上发表诗作。大学毕业后,艾振兴来到了许昌七中执教,这一待便是14年。课余时间,艾振兴经常写一些现代诗。

1986年,艾振兴在我市行政机关工作。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他的文学写作就中断了。“中间断断续续写过一些文学作品,直到2005年,我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时,每到一个景点都会写一首诗,写了大概十多首。”

从那时起,艾振兴又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2007年退休之后,他全身心投入其中。“我个人认为,诗是一种好玩的文字游戏。我每次外出旅游,看到不同的风景就能写出一些诗歌。在拼凑调整中会发现字词句的不同表达效果,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艾振兴告诉记者。

退休后,艾振兴有了更多时间,加上身体条件尚可,经常外出旅游。“所到之处,我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悉心观察,用心思考,而且特别喜欢用摄影、诗词,以及散文、随笔的形式,记录我的所见和所闻。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中有无限诗意。比如,不同的景色都是不同的画,也有不同的美。”艾振兴说。

艾振兴告诉记者:“当然,生活中最有诗意的还是人。你沉下心来,回眸过往,细细品味,你所遇到的人,有许多都给你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记忆。那难忘的记忆,往往就是诗意。”

王秋霞:每次创作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诗词爱好者王秋霞从小喜欢古典文学。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端庄美丽,举止大方。她告诉记者:“诗随时发生,它可以发生在夜晚,也可以诞生在黎明;诗也是时刻存在的,不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当下,诗从来不是单行道,也不是丁字路,甚至越娱乐越需要诗歌。”

1993年,读中专的王秋霞在一次赏花后,写了一首七言诗句。“之后,我便发给报社,没想到还被采用了。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报纸变成了铅字,内心非常有成就感。”

“自从上班之后,我便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写古典诗词。经常在《漯河名城网》上发表,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好评。”王秋霞告诉记者。

王秋霞说:“2010年,我加入漯河沙澧诗词协会。古典诗词的创作对我影响很大,生活中的各种心情,都可以用诗词来表达。”

此外,王秋霞还利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做一些公益性的讲座,让更多喜欢诗词的爱好者共同学习和创作。

“我每次作诗后,都会让孩子看看,孩子看后也会给我一些建议;或者有时我和孩子一起作诗,培养孩子对古典文化的爱好。现在,孩子在我的熏陶下,写作水平在同龄孩子中还是比较不错的。”王秋霞说道。

王秋霞说:“我喜欢创作,感觉每一次创作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每天晚上,孩子睡觉后,我都会作一两首诗。工作一天很累,但是通过创作,可以在诗词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沈进华: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群诗词爱好者中,有一位爱好者笔名为“酒醉诗狂”。王秋霞这样评价他:“为人谦和,境界高迈,知识广博,功底扎实,精通诗词格律,对晚辈多有提携指点,毫不保留。”

这位诗词爱好者便是53岁的沈进华。他告诉记者:“我上学时比较喜欢文学,特别喜欢毛泽东诗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我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写了90首诗词,真正接触古典诗词是从2006年开始。”

“虽然写诗是一件比较费脑力的事情,写成后,心情就会变得更好,更有成就感。工作与业余爱好结合在一起,平时的工作、生活也不会枯燥,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沈进华说道。

朱永辉: 年轻人应多学习传统文化

今年33岁的朱永辉也是诗词爱好者中的一员。高中时期的朱永辉就开始喜欢古典文学,曾把红楼梦的前四十回背了下来。“高中的时候,因为学习比较紧张,所以作品不多。”朱永辉说。

2001年,朱永辉在大学里参加文学类社团,创作了各种古典诗词,大学毕业后还考取了中国古典哲学研究生。“在研究生毕业时,我的论文题目就是《诗与哲学的关系》。2009年,我加入诗词协会,这些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是我的良师益友。”朱永辉说道。

谈到当下的年轻人时,朱永辉说道:“年轻人应该多学习传统文化。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都有得到很大的帮助。”

喜爱诗歌的人一直都在

许多人认为,现在读诗、写诗的人越来越少,诗歌正在走向没落。对此,诗歌爱好者艾振兴不认同:“诗歌表面的兴衰只是个人品位的公开化程度不同而已。在全民都追捧时,也不代表着全民都理解;在无人问津时,能坚持的都是真爱。”

2000年,漯河市沙澧诗词协会成立。而在这个协会里,聚集着各种行业、各种年龄段的诗词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0多岁,年龄最小的20多岁。有退休干部、有个体劳动者、老师等,现有爱好者近200人。

“我们每月出一份诗集诗刊,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体采风,每年出一本会员诗词集。现在的确不再是全民写诗的年代,但是我觉得诗歌越来越纯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依然活跃的诗人都是经历了生活长时间的积淀,对诗歌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沈进华说道。

记者了解到,该协会的王秋霞、沈进华、朱永辉三人,在学习诗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乐在其中。格律诗词是一个华彩纷呈的世界,大多初学者苦于找不到创作的方法,他们编纂了《格律诗词说略》,方便大家学习。王秋霞告诉记者,编纂此书的目的,旨在希望能够大体讲明格律诗词的外在要件(上册)和内在灵魂(下册),希望能与广大青少年朋友和诗词爱好者们共同探讨交流。

“近些年来,漯河的诗歌和诗人比较活跃,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质量,诗词创作都是最佳的。在2015年的许慎研讨会上,我们编纂的书籍,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好评。”王秋霞告诉记者。

“其实,诗歌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生活,而是大家的脚步越来越快、离诗歌越来越远。”朱永辉说,“爱好诗歌的人一直存在,不管诗歌因什么复苏,有诗相伴的生活都是美好的。也相信更多的爱好者加入我们,从而爱上诗歌。”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