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涛
2016年1月28日,原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开国少将顾鸿老将军逝世,享年101岁。获此消息,我心情沉重,顾鸿老将军那高大的身影、慈祥的面容又浮现在眼前。
顾鸿,安徽庐江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从延安调入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南京的渡江战役中,他任华东野战军先遣支队司令,为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开劈前进道路。他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可谓是出生入死、屡立战功。1964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刘伯承、陈毅元帅亲自授予他少将军衔。
认识顾鸿老将军,还是在1980年。那时,我在工程兵司令部招待所做接待工作,而顾鸿当时已从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岗位离职。当时的工程兵招待所里,经常住有来自各地的老红军、老首长们,顾鸿是这些老首长们中的一位。在和这些老首长的接触中,招待所的战士们一致认为,顾鸿虽然和那些老首长相比资格最老,但他却最平易近人,和我们相处融洽。
虽然顾鸿将军已是离了职的首长,但他总是以严整的军容、整洁的仪表出现在人们面前,身上的军装笔挺,红五星、红领章端端正正、熠熠生辉。平时,只要他看到我们谁的军装不整,谁的风紧扣没扣,谁的敬礼姿势不标准,他都要亲自动手纠正,像要求他的部下一样。
在我们眼里,顾鸿不但是我们尊敬的老首长,更是我们亲切的长辈和良师益友。他管我们这些小战士叫作“小嘎子”,我们谁是哪里人、家在那里,他都记在心里。我们谁要是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去找他诉说。
一次,有个战士挨了领导批评,一时想不开,饭不吃,工作也没心思干。顾鸿知道后,找到这个战士,和他拉家常、讲道理。最终这个战士的思想疙瘩解开了,高高兴兴去吃饭、工作了。他又找到招待所领导,指着这位领导的鼻子说:“你这个领导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战士小,觉悟不高,难道你跟他一样,也觉悟不高吗?!”
顾鸿将军在生活上对战士们的关心更是细致入微,让我们很感动。他自己掏腰包买来理发工具,热心地为我们理发。我们奇怪地问他:“老首长还会这手艺呀!”他说:“在新四军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理发,目的是方便战士们,整天行军打仗,也要想办法解决这个小问题呀。”
一天晚上,我们下了班回到宿舍,忽然发现房间有一大盆梨。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该过“八一”节了,顾鸿自己掏钱给我们买了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彩电是紧俏商品。住在招待所的老首长们,有人通过各种渠道买来彩电,我们不便打扰他们,不敢去他们的房间看电视。有一天,顾鸿也买来一部18寸的彩电,挨个叫我们到他房里看电视。从此,每到晚上,顾鸿的房间里总是挤了满满一屋子人。有时来看电视的人实在太多,他干脆搬个椅子,坐在一角,任由战士们在电视前品头论足。
一次,我把我写的一首小诗歌《将军,你做得对》拿给他看,他戴上眼镜看完后,小声对我说:“这篇给我吧。”我说:“我不,我还留着呢。”直到现在,这件事还压在我的心头,成了永远的遗憾。我当时怎么不送给他呢?
一天,顾鸿要走了,战士们听到消息,不约而同地来到他的房间为他送行。送别时,战士们含情脉脉、依依不舍,个个以最标准的军礼与这位老将军告别。最后,顾鸿从桌子上拿出那把理发推子递给我说:“这个留给你了,以后学门手艺,将来会有用的。”我高兴地接过了理发推子,爱不释手。后来,大家一直盼望顾鸿再来。可是,直到我和战友们一个个退伍离开招待所,却再也没有看到顾鸿老将军的身影。
近年来,每当我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一些老红军、老八路的消息时,立刻想起了当年在工程兵招待所时,曾经和我们亲切相处的老首长顾鸿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