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气温稍暖,田野一片生机,麦苗返青,野菜冒芽。荠菜、灰灰菜、马齿苋、面条菜……这些野菜经过漫长寒冬的浸润,鲜嫩的叶子更加葱茏,带给大地无限生机。近日,记者看到不少人沐浴着春光走到田间地头踏青,挖野菜,品尝着大自然的美食馈赠。不过,医生提醒大家:野菜虽好,但也要注意用量,不可多食。
春光明媚
采食野菜正当时
漯河人对野菜的偏好由来已久,自古就有吃野菜的习俗。野菜种类非常多,有荠菜、香椿、扫帚苗、洋槐花、榆钱、苋菜、灰灰菜、马齿苋、面条菜等。随着人们对口味和营养的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野菜被摆上餐桌。
在诸多野菜中,荠菜是发芽最早的,也是野菜中的上品,历来受人赞美。苏轼称其“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生平嗜好素食的陆游更对荠菜偏爱有加,留下了诸如“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的诗句。荠菜棵儿小,贴着地皮长,一簇簇一团团,色碧绿青翠,叶瓣上长着小细绒毛,看似不起眼,味道却极其鲜美,或烧汤,煮后依然碧绿青翠;或剁碎了放入小粒豆腐干用香油凉拌;做煎饼或是和谷类制作羹粥;最美味也最常见的吃法是将它与鸡蛋、粉条、豆腐一起剁馅做饺子或者包子。
上周末,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妍妍和奶奶一起,从市区来到城郊一块麦地里挖荠菜,当时地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挖野菜的村民。只见他们在野菜生长密集的地方,提着小铲子正忙活着。“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王奶奶告诉记者,在这个季节挖得最多的是荠菜,俗称荠荠菜,形如缩小了的萝卜缨子,在地里也最多,不仅吃起来特别香,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除了荠菜,吃得较多的还有灰灰菜,因为好找,而且用它做菜也方便。只要把它洗干净,晾干水分,用开水烫泡几分钟,然后撒上盐末、拌点葱花、浇点香油就是一道可口的佳肴了。
野菜虽好 也不能贪食
在很多人心中,野菜代表了一种最朴素的生活,它能够唤醒我们对故园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春天来了,在屋子里闷了一冬的我们不妨走出家门,到野地里去挖野菜,在呼吸新鲜空气、看看新鲜的绿色同时,让身心俱乐,收获一份美好与温馨。但是挖野菜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让入口的美味更安全。
“野菜大部分其实是中药。”我市一位老中医告诉记者,真正的野菜就是野生“草药”,真正意义上不是“菜”,而是“草”。比如,茵陈补肾滋阴,明目利肝;马齿苋可以消炎解毒,有预防痢疾的作用;荠菜能清肝明目、止血、和脾胃、降压;灰灰菜性凉,味甘、苦,有祛湿、解毒的功效。不同的体质须根据不同的寒热温良属性来进食,方能对人体有益。他认为,虽然植物草本的毒性普遍不大,但所谓“是药三分毒”,野菜好吃,打牙祭也要注意用量,不可多食。“每种野菜都有其最佳食用时期,超过采集期,有些种类就变成了杂草,失去了价值。一些野菜过了时节,叶子变苦,就不能再吃了。”
此外,他表示,野菜并非像部分人想象的那样完全无公害,野菜的生命力极强,很多野菜生长在路边甚至垃圾堆附近,这些地方污染很严重,如汽车的尾气、含铅的废气、各种化学物质,甚至还有病菌都可能渗入野菜中。因此,食用野菜要谨慎,最好放在清水里浸泡两小时,用以解毒,去除表面的污物。在吃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如果凉拌,最好在野菜中放些蒜蓉和醋,这样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不认识的野菜因不能判断是否有毒,最好不要吃。
刘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