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新建的农贸市场内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却一片冷清;对面的马路上流动摊贩成群,占道经营,格外热闹。新市场没起到作用,路上还是到处占道经营,实在让人想不通。”近日,网友“春暖花开”在本报微信公众平台留言称。
创业城内一片冷清
3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湘江路与西京路交叉口的湘江农贸综合创业城,进行了一番探访。
敞亮的大棚,干净的路面,统一的门店,整齐的柜台……走进湘江农贸综合创业城,仿佛进入一个大型购物超市。创业城的硬件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外建有停车场、内设有电梯,每个门店内都铺有地砖、墙砖,水电齐全,还配备了垃圾桶和灭火器;柜台上装饰一新,下方留有储物空间。
“投资建设湘江农贸综合创业城的初衷是彻底解决湘江路、西京路、柳江路周边市场缺乏,占道经营、流动经营严重等问题,同时也是积极配合两城同创工作。”湘江农贸综合创业城负责人张华伟说,创业城建成后于2015年12月份开始正式营业。根据规划,创业城共两层,一层为标准化农贸市场,二层为美食广场。
3月15日,记者在创业城内转一圈,发现虽然环境优美,可偌大市场里冷冷清清没有几个人:大部分门店关着门,在柜台上摆摊卖菜的也仅有几家。“不知道为啥,商户、市民宁愿在马路上经营、消费也不愿意进来。”张华伟说,为了吸引商户,他们采取了优惠措施,市场内的门店根据位置不同免2~6个月不等的房租,中间的柜台前两年免收摊位费,水电费和卫生费都不用商户出。“目前进驻创业城内的商家共有80多家,但开门营业的只有20多家,没有生意。”张华伟说,“我现在都不敢见创业城里的商户。”
“生意不好。”在创业城入口处西侧一家门店内卖水果的老板张先生对记者说,“客户少,水果卖不下去都放坏了。”
马路市场格外热闹
与创业城内的一片冷清相比,创业城门前的西京路上却热闹非凡,吆喝声及喇叭声此起彼伏,俨然成了一个马路市场:蔬菜摊、水果摊……一些摊贩把摊位摆在了交通信号灯旁边及斑马线上。这些摊贩摆在西京路两侧,占据了大半幅路面。“等到下午5点左右,人会更多,想要开车从这条路上通过,难得很。”市两城同创指挥部工作人员说,“每天下班高峰期,就是这条路上最堵的时候。”
为何选择在马路上经营也不去百米之外的创业城内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五六位摊主。“俺这是小本生意,赚不了多少钱,进到创业城内还要交费,划不来。”一位卖菜的阿姨直言。“俺就是流动摊,到处跑着卖,没有固定摊位。”水果摊贩周先生说。“俺的摊位就在创业城里,里面没有生意,就用车拉着出来卖点。”刘大姐说。
那么,买菜的市民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我是回家的路上顺道买点菜,进里面买太麻烦了。”正在挑菜的何女士笑着说。“来这儿买菜习惯了,过个红绿灯就觉得远。”领着孙女买馍的一位大妈说。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方便”成了不少市民在马路市场上买东西的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