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川辽冲突后对四川俱乐部的处罚,中国篮协本赛季为CBA开出了20张罚单,20支球队中只有4支保持清白,有3支球队被罚了3次,30多名球员、教练和俱乐部人员涉事上榜,停赛达68场次,总共核减俱乐部经费近180万元。
罚单反映出的只是冰山一角,21岁的CBA仿佛还停留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青春期,心存远大志向,脚下磕磕绊绊。
热血球员“很冲动”
在20张罚单里,最多的处罚是双方球员间的激烈争执,如天津外援马克希尔追打山东球员吴珂,被网友戏称“吴跑跑事件”;八一与福建14人涉事的群殴等。但球员的热血还喷洒在当值裁判身上,如山东睢冉、新疆西热力江挑衅、辱骂裁判等。
篮协本赛季下发《关于加强CBA、WCBA赛场赛风赛纪管理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整肃赛风赛纪和严惩球场暴力等行为的通知》,声明重拳打击赛场暴力乱象,但效果甚微。第二个通知公布后,篮协曾在一天内开出3张罚单,在第二个通知公布后,又陆续开出7张罚单。
球队管理“很任性”
江苏肯帝亚俱乐部总经理史琳杰借助个人微博、微信发表指责、贬损天津队个别球员的言论;同曦俱乐部董事长陈广川冲到记录台,抓住技术代表的衣服,指责、谩骂裁判员;北京队外籍助理教练员克里斯和山西主场球迷发生口角。
一些球队教练和管理层,不仅不能控制好队员的情绪,也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还时常煽动主场球迷的情绪,向裁判施加压力。而这些俱乐部负责人带头违纪,影响是极为恶劣的。
球迷言行“频失控”
球迷对主队爱之深切,往往有失偏颇,情绪难抑。义乌、长春、太原、乌鲁木齐等赛区都有球迷从观众席向下扔矿泉水瓶等杂物;山西球迷大肆辱骂北京队员和裁判等等。
观众席上也常有喊“黑哨”、“京骂”等现象,一些俱乐部的球迷拉拉队,起到了很坏的带头作用,给赛场带来了负面影响。
遗憾的是,俱乐部要为球迷的不理智行为埋单。直到总决赛,球迷仍是矛盾的触发点之一,只不过从场内转移到了场外。
技术工作“添新病”
“记分牌罢工”、“时光倒流”、“被加时”等技术意外不断“抢镜”,成为赛场上不该出现的新闻。辽宁与佛山比赛中,记分牌在首节悄悄失灵,停留在3比12上3分钟后才被发现。如果纯粹设备故障可以原谅的话,主观调整技术统计则是视公平竞赛为儿戏的行为,必须严惩。天津赛区技术统计人员王辂,故意漏计了郭艾伦个人的多项技术统计数据,损害联赛公信力。
罚单之外,CBA也不乏奇葩之谈:李根在球员通道领上届总冠军戒指、遭遇北京球迷嘘声,衡艺丰爆出“阴阳合同”,盈方闹出“解约门”等等……
CBA已不缺少经验教训,一方面乱象须用重典,另一方面仅靠罚单能罚出个未来么,是不是该多些管理智慧了?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