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见习记者 刘彩霞
每一天,都有爱心人士捐出善款;每天早上,一碗碗充满爱心的热粥,给许多人带来温暖;爱心墙上,有人来挂上一件件衣服,有人来取下穿在了身上。市区公安街的友善小屋,汇聚着奉献的力量,散发出互助的光芒。
友善小屋 温暖大家
3月21日早上6点,大街小巷仍然被黑夜所笼罩。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市区火车站附近的公安街中段,一座老旧房子的一楼,爱心小屋的几位志愿者早已忙碌起来。灯光下,门前四五张桌椅上坐满了前来吃早饭的人,他们大多是环卫工人,还有附近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流浪汉。龚平和其他三个爱心志愿者分别把盛好的热粥和菜、热馒头递到他们手中。
在免费爱心粥的旁边,龚平和爱心人士还建了一个“友善小屋”。在友善小屋的外墙上,喷绘的画面有这样的字:“如果您有多余的物品请拿进来,如果您有需要的物品请带走它!”
早上7点30分左右,忙完爱心粥屋后,龚平他们又开始收拾友善小屋内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
一些吃完爱心粥的孤寡老人和流浪汉都去友善小屋的墙上挑选合适自己的衣服。
“大妈,你去看看墙上挂的衣服,能穿的就拿走穿吧。”志愿者朱红彦招呼老人和流浪汉去挑选衣服。“有能穿的我们就来拿,我们不多拿衣服。”一名流浪汉说。
在友善小屋的室内,记者看到,墙壁被用白色的广告布遮盖,屋里显得干净整洁。在地上,铺就的布上,放着一堆一堆的衣物。一些衣服已经被龚平和志愿者整理好挂到室内和室外的墙上,另一些还需要慢慢整理。
“这几天来捐衣服的人很多,我们接受好心人捐的衣服后都要重新分类整理,方便不同年龄的人来取衣服的需求。”龚平说。
在和龚平的交谈时,一位刚送完孩子上学的大妈来到友善小屋,想找一些七八岁孩子穿的衣服。这位姓林的大妈告诉记者:“我家附近有一家贫苦人家收养了一个弃婴,孩子的妈患有精神病。看他们怪可怜,我过来就想找点他们能穿的衣服送过去。”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林女士找了几件儿童保暖衣物和女式棉袄带走了。“这个爱心小屋太好了,以后我会经常给他们挑一些衣物。”
爱心汇聚 传递关爱
“现在,每天送来和领走的衣服有近百件,我们这成了名副其实的爱心中转站了。许多爱心组织都把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汇集在这里,我们还定期往一些需要的贫困家中送。”龚平说,自从2月底把衣服挂在墙上后,吸引了更多的爱心人士捐赠衣物,也让更多需要的人领到了衣服。
“龚平有了开友善小屋的想法后,感觉这种爱心慈善会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受益,就积极给予帮助。我们发动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友善小屋捐赠衣物。”源汇区老街办事处受降路社居委主任荆海燕说,爱心公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了关爱的温暖。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公益也让爱心人士感到充实、自信,从他们身上传递出的正能量,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友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