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3月24日 星期
张德彦老人喜欢写作,多年来笔耕不辍
展现美好生活 记录点滴感悟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见习记者 杨 旭

提起退休生活,许多人会想到打牌、跳舞等休闲娱乐活动。然而,67岁的张德彦老人,退休后在文学世界中开辟一方天地,畅游其中而自得其乐,多年来笔耕不辍,收获颇丰。

在写作中感受无穷乐趣

退休前,张德彦是舞阳县孟寨镇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因为自小就喜欢文学创作,张德彦在工作中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总是给予悉心指导。

尽管收入不高,但张德彦总是将孩子们的作文认真修改,购买信封和邮票后寄给多家报社。掌握家里“财政大权”的妻子,很支持他。每次看到学生的作品在报纸上发表,夫妻俩都打心眼儿里高兴。

工作之余,张德彦还把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时常写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论文投给报社、杂志社。

张德彦说:“文学不仅是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更是我们人生中的‘指明灯’和‘调味剂’。我不是因为工作而喜欢文学,而是在工作中品味到了文学的无穷乐趣。”

作品多是小品文、诗歌

2009年退休后,为了方便教育孙女,张德彦搬到市区海河路一个小区居住。

时间宽裕了,他开始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对于过往的美好回忆写下来。他的作品,多是小品文和诗歌,展现了他对于时代的观察、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热爱。

“有时候一首小诗的初稿一天就能完成,但推敲、修改至少需要几天,那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说不累那是假的,好像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进去了,但想到一个好词时,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着实令人陶醉,身心也一下子舒坦起来。”张德彦说。

张德彦的家人对他的这一爱好非常支持,认为他的作品不但可以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而且创作本身还有活动大脑、预防老年痴呆的功效。

每次张德彦闭门创作时,家人都默契地安静下来,为他提供一个不受打扰的思考环境。

荣誉当作鼓励和鞭策

张德彦对于创作的多年坚守,不但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近年来,他的多篇作品在全国性的征文比赛中获奖。《交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手记》《我怕统考》等回忆教学生涯心得、趣事的作品入选《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型文集。千言组诗《癸巳之光》在2014年“全国书画摄影诗文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并被编入《中国梦》一书出版。歌颂家乡人文历史的《漯舞赋》《神奇少林》等诗作入选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时代文艺家代表作年选》一书。尽管有些作品连稿费都没有,但能够得到外界的肯定还是让张德彦非常高兴。

他谦虚地说:“虽然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但是我心里清楚,我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让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再远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