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林润
近日,网友“离我远点”在本报微信公众平台留言称:“前几天和爸妈一起去吃大排档,邻桌坐了三个年轻人,在那吃炸串喝啤酒。喝酒就喝酒呗,为啥非要一边喝一边说脏话呢?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3月23日,记者看到网友“离我远点”的留言后,随即对我市公共场合说脏话这一现象进行采访调查。
当日上午,记者在市区文化路口乘坐一辆公交车。刚上车,就听到一女子的说话声。“到底在哪,赶紧回来,你今天再打牌试试……”车厢里人不是很多,该女子的声音显得尤为刺耳,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朝她看去。随后,似乎电话另一头的人被激怒了,她提高音量,开始在车厢内朝着电话恶狠狠骂了起来。“吵架回家吵去,在公共场合吵啥。”坐在记者边上的一位乘客小声嘀咕,“这话说得真难听。”
随后,记者走访了一些超市、饭店、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现有不少人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说脏话,影响很不好。
网友“友情时代”: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两个时髦女子,坐下后便开始大声聊天,毫无顾忌地大笑。我觉得在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千万不要外表光鲜,内里却毫无素质。
网友“紫萱酱”:我是一名护士,有一次两家人来医院看病,不知因为啥起了争执,在走廊里吵开了,骂得可真难听。这可是在医院里啊,他们也不注意点,太丢人了。
网友“雨落破晓”:市民在公共场所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我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甚至说脏话是没有修养的表现,由于这种行为无法用惩罚措施来制约,所以我们应该在舆论宣传和引导上多下功夫,如在公共场所张贴“严禁大声喧哗”的警示标志。同时,每个市民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