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3月25日 星期

“问题疫苗”权威发布要跑赢传闻


□梁江涛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此次疫苗安全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要切实加强协同配合,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详见昨日本报03版)

这几天,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继续引起多方关注。在网上,特别在微信朋友圈里,各种转发、谴责、恶搞甚嚣尘上,不绝于耳。正义者出于义愤,纷纷吐槽奸商作恶与监管失职;无关者人云亦云,围观传播。相关者置身于这样一个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林林总总、雾里看花的信息烟雾包围之下,恐慌是正常的表情。

面对公众的恐慌、疑惑与情绪化表达,来自媒体的声音或许能抚慰一些惊诧与忧惧的心灵。比如有媒体说,世界卫生组织发声明称,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

还有医学专家称,只要是正规疫苗,如果未冷藏或过期,人接种之后直接致命的可能性较小。此次的“问题疫苗”的最大风险是失效,即人接种后没有产生免疫。但是,对于狂犬病等致命传染病,接种无效疫苗后无法防止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危及生命。

面对“还能带孩子去打疫苗吗”这样的弱弱之问,多位专家表示,切勿因噎废食。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必打并且免费提供的疫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恐慌随意放弃为孩子接种。

任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的权威之声一旦滞后,谣言传闻就会乘虚而入,无孔不入,大行其道,误导公众。“问题疫苗”事件曝光之后也是如此。

突发事件权威新闻发布要有“防疫”意识。当下要做的是,由国务院新闻办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最权威的专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问题疫苗”事件的动态进展情况发布最新、最权威的新闻,直接解答公众的质疑。这样的新闻发布会可多办几次,直到事件水落石出,善后得到妥善处置、相关责任人依法受到处理为止。政府权威部门只有发布更加真实、准确、具体、透明、迅捷的动态信息,才能掌握主动权,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才能在突发事件的查处过程中建立政府公信力,取信于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