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你的手真巧,要不是你,这个热水壶就作废了。现在我也不用再买新的了,拿回家继续用,真是谢谢啊!”让市民周阿姨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的,是公厕管理员郭振甫。
记者了解到,郭振甫是个热心肠,工作之余给环卫工、附近居民修理清洁车、电热水壶等物品,赢得大家的信赖和称赞。
两年前当上公厕管理员
郭振甫今年59岁,老家在舞阳县保和乡,两个儿子都住在市区黄河路春和家园小区。两年前,郭振甫从老家来到市区,开始在银鸽大道的一座公厕当管理员。
“两个儿子都忙,孙子小的时候在舞阳老家,到了上学年龄来到市区,俺老两口也跟着过来了。”郭振甫说,他每天下午负责接孙子放学。
五六平方米的小屋子,放着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几乎没有剩余空间……这就是郭振甫在市区工作和生活的“根据地”。屋子里能用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南北两面墙之间扯着一条挂衣服的绳子,墙上则挂着大小不一装有物品的袋子,桌子上放着电饭煲、电磁炉、碗筷、挂面等物品,桌子的抽屉里塞满了螺丝刀、钳子等修理工具。桌子下方有两个大盆子,里面是他平时捡来的电插板、开关、灯头等零碎物品。
虽然空间狭小,但郭振甫没有丝毫怨言。“我在这儿做饭的时间不多,一般去孩儿家吃饭,离得不远。”郭振甫告诉记者,公厕管理员的工作还算轻松。“活儿不累,就是有点脏:有时候有人不讲自觉”。
捡来旧物品当配件
据郭振甫介绍,他在老家时曾开过十多年的修理铺,后因店铺所在的房屋拆迁才不干了。
“钳子还有修车工具,都是我从老家带过来的。”郭振甫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修车很简单。”
“除了修车、修电热水壶,你还会修啥?”记者问。
“修雨伞、修拖拉机、配钥匙,他啥都会。他是个实诚人,脾气也好,以前在老家时,经常有村民去家里找他修东西,也是村里的名人。”不等郭振甫张口,老伴儿史雪英抢着说。
“那都不算啥事。”郭振甫谦虚地说。
“上次我扫完地准备装垃圾时,发现清洁车车轮没气了,就推过来让他补胎,他一会儿就补好了。”环卫工吕富财说,由于这座公厕的旁边就是垃圾中转站,所以附近环卫工人的清洁车出了什么问题,都找郭振甫修理。热心的郭振甫来者不拒。
“他说话可好听了,人也厚道,俺有啥坏了就过来找他修。”环卫工靳阿姨说。
采访时,郭振甫坐在凳子上,戴着眼镜,拿着一个有问题的电热水壶修着。把电热水壶的底部卸掉,拿来万能表测量是否通电,用钳子拧几下线头……几分钟的工夫,热水壶就“复活”了——接上水、通上电,又发出悦耳的烧水声。
“这些都是平时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说不定修啥东西能当配件用。”指着盆里的旧开关、电插板以及墙上挂着几根旧电线,郭振甫说。
“干完活儿闲着也是闲着,帮他们把东西修好我心里也高兴。”郭振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