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悦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4月21日 星期
有电影节的春天,绝对是读书天
只看片不读书的影迷不是好学生


春天不是读书天,但有电影节的春天,绝对是读书天——因为,只看片不读书的影迷不是好学生。

这一次,我们从2016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那些著名的导演说起。比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比利·怀尔德、侯孝贤、杨德昌、杜琪峰等。这些书,有些是导演自己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导演的,还有一个导演写的另一个导演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电影代表作:《牺牲》)

《雕刻时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多数人知道“雕刻时光”是因为那家赫赫有名的咖啡连锁店,不知道的是咖啡店的老板是个学电影的台湾人。不管怎样,“雕刻时光”四个字就在坊间流传开来,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被亲切地称为“老塔”。

《雕刻时光》里收录了作者半完成的篇章、日记式的笔记、演说稿,以及和奥尔加·苏尔科娃的对谈。其中最为精妙的论断是“导演的本质工作是什么”以及“人们为什么去看电影”。

塔科夫斯基认为导演工作的本质可以被“定义为雕刻时光,如同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大理石,心中成品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一片一片凿除不属于它的部分,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确保影像完整性之元素……”

关于人们看电影的原因:“人们为什么去看电影?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花两个小时去看电影?塔科夫斯基认为,一般人看电影是为了时间:为了意境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黑泽明

(电影代表作:《乱》)

《蛤蟆的油》

黑泽明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06年1月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一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就是《蛤蟆的油》的由来。

黑泽明是日本电影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导演,《姿三四郎》《罗生门》《生之欲》《乱》《梦》《七武士》等都名垂世界电影史。很难想象,在黑泽明自己的记忆中,小时候因为智力发育过晚而且爱哭,被人们嘲笑为“酥糖”,这一时期的黑泽明孱弱又可爱。而全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章《死》。回忆录里的细节,珍贵而又让人震颤。

是枝裕和

(电影代表作:《海街日记》)

《有如走路的速度》

是枝裕和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2月

本书是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也是是枝裕和在2011年《西日本新闻》上连载的文章,所以文章没有固定的主题,文字闲散,但字里行间里有生活日常的无奈,也有温暖治愈的片刻。

在序言中,是枝裕和说起《如父如子》的创作契机时,他说来自于自己和女儿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因为工作原因不常在家,和女儿的关系变得微妙而紧张。

关于故乡,他感受十分复杂:“对在独门独户的房子里长大的母亲来说,集体住宅实在很不舒服,‘临时住宅’的感觉始终没有消散。但遗憾的是,这个小区成了父亲和母亲最终的住处。我离开这个小区已有二十年,失去还乡之地也是第五个年头了。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一个可以称为故乡的地方,而对自己的孩子来说,现在居住的公寓又能否称得上故乡呢?这份孤寂与不安,将来我想放到电影中去描述。”

维姆·文德斯

(电影代表作:《一切都会好的》)

《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维姆·文德斯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

1985年的一次中风之后,安东尼奥尼行动不便,甚至丧失了说话写字的能力,只能画草图,一沉寂便是10年之久。1994年,82岁的他重燃创作欲望,在文德斯的协助下再次执导拍摄《云上的日子》。这本书是文德斯在这部电影拍摄期间所写的日记,字里行间饱含着他细致的洞察力和对安东尼奥尼的崇敬之情,真实而感人地记录

了当代电影著名作品的完成过程。这是一本电影大师写电影大师的书,书中对两位大师合作过程中的思想、精神、技术交流进行了记录,在电影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小津安二郎

(电影代表作:《晚春》)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小津安二郎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3年6月

先后翻译出版的关于小津的著作有佐藤忠男《小津安二郎的艺术》、唐纳德·里奇的《小津》、田中真澄的《小津安二郎周游》和莲实重彦的《导演小津安二郎》,其中唐纳德·里奇和莲实重彦的分析尤为精彩。学者止庵说:“即便我们把小津的电影一看再看,也很难比这两位分析得更细致、更深入和更周全了。”

但是,没有什么会比小津自己的声音更加具有说服力。不管人们眼中的他是何种模样,在小津自己看来,“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在前面那位与安东尼奥尼合作的德国著名导演文德斯的作品列表中,有一部名为《寻找小津》的纪录片,以纪念这位在他心中如“父亲”一般的电影大师。

侯孝贤

(电影代表作:《尼罗河女儿》)

《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

白睿文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这是一本访谈录,部分灵感来自于特吕弗对谈希区柯克的老经典《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卡萨维茨论卡萨维茨》等书。全书共十个访谈,从导演的成长背景、入行经验到对每一部作品和电影产业的看法,面面俱到,也兼顾了历史的深度。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侯孝贤的记录,更是一位对中国电影和文化满怀敬意的青年西方学者在东方求学时的所思所想。白睿文用极高的耐心和天赋,给未来的青年电影人们呈现出了一个立体的侯孝贤。

阅读《煮海时光》,不禁使人想起朱天文所著的《最好的时光》和同名电影。侯孝贤对它的解释是:“生命中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构成不了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

杜琪峰

(电影代表作:《柔道龙虎榜》)

《银河映像,难以想象》

潘国美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2月

《银河映像,难以想象》书名的灵感来自刘青云的金句:“《十万火急》,我急你不急,银河映像,难以想象。”这本书以“银河映像十大电影”为骨干,以警察、匪徒、黑社会人物的角色原型,演绎出了《暗花》里的死亡派、《柔道龙虎榜》的黑色励志和《黑社会》中的政治寓言。

杜琪峰执导的电影,内容既有爱情浪漫喜剧,也有夜游犯罪惊悚片,大卫·鲍德维尔在书中说:“在《机动部队》杜琪峰设计的那场最后枪战里,有一个诡秘的镜头,即透过车窗看见林雪正在逃命,从而让观众对令人心跳的下一场景做好准备——那个女警员被困在车子里的苦况,如此平静而有力地说故事,在今天的电影里几乎已经绝迹。”

徐皓峰

(电影代表作:《师父》)

《刀与星辰》

徐皓峰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年6月

《刀与星辰》是徐皓峰的影评集,写这本书的时候,他的身份是影评人徐皓峰而非导演徐浩峰。他在自序里写道:“1993年学了电影,1997年决定放弃它。2000年的时候,看了部电影,神差鬼使地写了篇影评,竟然发表了,让人误以为我一直在思考电影。被人高看,总是好的。影评就这么写下去了,作为一种答谢。”短短几行字,居然有和电影一样的节奏感和幽默。

徐皓峰在评《春夏秋冬又一春》场景设计中写道:“一个导演最宝贵的是发现独特的形象。我也有这种体会,每从生活里有所发现,便觉得是将来的秘密武器,绝不会说出去,而看到别的导演先一步把这个形象拍了,顿觉天昏地暗。”据《城市晚报》

5

1

6

2

7

3

8

4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