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见习记者 陈金旭
“低碳”这个词,对75岁的崔安荣来说有点陌生,但是她身体力行地过着低碳生活。
4月19日,记者来到海河路崔安荣家中。崔安荣热情地向记者传授起了她的低碳生活经:“平常的洗菜、洗澡水冲厕所,尽量少开灯,出门步行就不说了,煮稀饭的时候顺便把馒头啥的放在笼屉上一起蒸了。”
崔安荣老人还自己种菜吃。
“我看楼顶上有一片空地,闲着也是闲着,就弄了点土,种了点葱、苦瓜、丝瓜、黄瓜啥的,还有几株草莓。”崔安荣说。
家里的空饮料瓶、商品的塑料盒子,她也都留下来种一些绿色植物。
崔安荣笑着说:“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给家里增添一点绿色。”
崔安荣的儿子出脚汗,在外面买的鞋垫总是感觉不舒服。崔安荣就用废布料给儿子纳鞋垫。她做出来的鞋垫,透气结实,一层层花花绿绿的布料合在一起,煞是好看,颇有些民族风的味道。
孙女一条棉裤破了一个洞准备扔掉,崔安荣急忙阻拦:“别扔,还能补补再穿。”崔安荣找来漂亮布贴,缝上后挡住了破洞,还使纯黑色的裤子更漂亮了。
“低碳生活不是抠门,不是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合理、节约。”崔安荣说,低碳生活也能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