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明
在当今知识更新换代迅猛的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及早开始。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制订了自己的课改目标:“用五步预习法”教学生自主学习。
“五步预习”指一“读”、二“画”、三“注”、四“查”、五 “说”。其中,后两项是在二年级上期增加的。一年级上期教完拼音后,我就尝试用前三步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具体做法:依据学校提出的指导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建议方案,在一年级上期,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读课文。一年级下期前半学期,在课堂上按“一读二画三注”的“三步法”指导学生学习。“一读”就是“熟读课文”;二“画” 是用不同符号画出生字新词。如用中括号画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小括号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用横线把新词画出来,用“曲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语句。三“注”就是课后生字注拼音。
“三步预习法”的实施需要家校密切配合。首先,让学生把方法步骤抄写在课本第一页,然后告知每位家长“三步预习法”的标准和具体操作办法。明确要求:“一读”就是读课文时必须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丢字”。孩子读书遍数最低限度为每篇课文必读5~8遍。我曾做过实验,我读一篇新课文需练读5遍左右才能做到正确、流利,因此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读5~8遍是保底。实际上,孩子刚开始读课文时,一般认真读10遍左右才能达到上述读书标准。达到“三不”读书标准的孩子,家长需在本课课题的左边签上“已大声熟读”的字样。开始不少家长签字“会读了”、“已预习”,而学生读得断断续续,有添字、丢字、读错字现象。我问学生读了几遍课文,回答多是读了5遍左右。这样家长的签字是无效的。我利用校讯通或放学时给家长沟通,“已大声熟读”, “已”是“已经”,说明孩子已经读完课文了;“大声”是要求孩子读书声音响亮,只有大声读,家长才能听清孩子字音是否读正确;“熟读”说明孩子把语句读正确、读通顺、流畅了。孩子只有做到这三方面,才算达到预习标准。
开始,我每日利用早读时间集中检查反馈,起初是亲自逐一检查,后来是组长检查我抽查,再后来是同桌互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主动读书的良好习惯。现在,全班学生最喜欢“课堂诵读”这一环节,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真正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课程标准。
二年级上期,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三步法”预习课文,我又增加 “四‘查’、五‘问’”两步预习。四“查”就是查字典。课前,我安排学生把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通过查字典组两个课文外词语,口头读一读,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二年级上期识字量较大,由四人学习小组的组长提前把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均分给组员进行预习。课堂上,小组成员按顺序把自己分到的两三个字的读音、组词、记字方法等与同伴交流分享,然后再由老师把本课易混淆的字的字形、字音及本课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归类整理重点学习。
五“说”既预习完前四步后,让学生说说初读这篇课文后大致知道什么内容或有什么收获,可以按照“读完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的句式表达。其中,“干得怎么样”可以展开想象,多说些内容。
“五步预习法”是我鼓励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一个抓手,不仅能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还能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为进入三年级迅速融入“两单四步”学习状态打下基础。
课前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须逐渐培养。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作者单位: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