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4月26日 星期
10年前,她作为我市首例涉外送养的孤儿被荷兰一对夫妇收养 10年后,她和养父母一起回到中国,回到漯河
嫣然归来 探寻生命起点


□文/图 本报记者 郝河庆 陶小敏

4月25日上午11点半左右,在市儿童福利院,11岁的党嫣然和保育员张霞紧紧拥抱在一起时,她俩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党嫣然的养父母——来自荷兰的安娜和杰伦斯夫妇,则在一边温柔地安慰她。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感动。

十年前,党嫣然一岁多,因为被父母遗弃而生活在市儿童福利院。十年后,被荷兰一对夫妇收养的她重回漯河,回到市儿童福利院,探寻她的生命故事,找寻她在漯河的点滴过往。

被荷兰夫妇收养

2005年7月13日,在漯河火车站广场,一个两个月大、无人照看的女婴被市民发现后报警。源汇公安分局民警曹鑫赶到后,立即将这名全身长满痱子和皮癣、呼吸微弱的婴儿送往医院抢救。女婴康复后被送进市儿童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为女婴取名党嫣然。

2006年,市儿童福利院把党嫣然的资料传给中国收养中心,希望这个健康却不幸的小家伙能得到好心人的收养。2006年8月16日,市儿童福利院得到中国收养中心发来的信息:一对荷兰夫妇想收养党嫣然。2006年9月,来自荷兰的杰伦斯和安娜夫妇乘飞机抵达郑州,办理了认领、收养党嫣然的手续。随后,作为我市首例涉外收养孤儿,党嫣然踏上了荷兰的土地,成了一名荷兰公民。

归来实现仨愿望

4月25日上午11点,党嫣然和她的养父母出现时,市儿童福利院曾经照看过她的阿姨和老师迟疑着叫出她的名字:眼前这个名叫罗莎琳的小女孩一袭长裙、身材高挑、笑容甜美,让人无法与过去那个襁褓中的女婴联系在一起。

安娜告诉记者,这次中国行主要是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党嫣然一直想回漯河探寻有关自己的故事,希望可以找到生母。

当曾负责照看党嫣然的保育员张霞出现时,党嫣然的眼神跟随着她。和张霞紧紧拥抱在一起,安静的小姑娘忽然哭了起来。张霞也红了眼眶。

在市儿童福利院,党嫣然一直由张霞照顾。十年前,安娜和杰伦斯夫妇曾拍下张霞精心照顾党嫣然的照片。在党嫣然成长的过程中,张霞的名字也多次被安娜和杰伦斯提起。

此次来漯河,党嫣然有三个愿望:一是参观生活过的儿童福利院,二是到漯河火车站广场看看,三是见见曾经照顾她的民警、保育员、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及报道此事的记者。

4月25日上午,党嫣然的三个愿望全部实现。党嫣然郑重感谢了曹鑫,并给他送上自己制作的卡片和从荷兰带来的小礼物。张霞也收到了带有党嫣然照片的道谢卡片和礼物。市儿童福利院和十年前报道此事的本报,也收到了安娜和杰伦斯送上的党嫣然十年来的成长相册。

将来会再回漯河

11岁的党嫣然,在荷兰读小学七年级。这个平时爱笑的女孩,喜欢骑马,喜欢户外运动。在养母安娜看来,党嫣然是个喜爱交朋友,也很会照顾人的小女孩儿,愿望是长大后成为一名教师或者摄影师。

“我们都很爱她,感谢你们!”安娜说,她和杰伦斯只有党嫣然一个孩子。党嫣然跟小伙伴们相处得很不错,生活很幸福。

党嫣然的成长相册,生动地记录了她的成长瞬间,展示了她从一个不幸的弃婴,一步步成长为快乐、优雅、幸福小公主的过程。

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张丽动情地说,看到孩子在异国他乡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特别高兴,希望党嫣然可以一直快乐下去。

市儿童福利院向党嫣然赠送了许慎文化系列丛书。本报记者将十年前党嫣然被收养时的新闻图片作为礼物送给她。“我会再回来的,五年或者十年。”临别时,党嫣然说。

嫣然向大家展示她的成长相册。

本报记者将10年前嫣然被收养时的新闻图片作为礼物送给她。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