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小小的丹麦,德国也许称得上是个“自行车超级大国”了。据悉德国目前已超越英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大的自行车消费国,自行车总数量达到7000多万辆,是轿车总数量的1.6倍。
德国人以严谨著称,故德国人制订的有关高速公路骑车的交通法规居然比驾车法规更为严格详尽,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还须做出修订和补充,如最近追加的条款包括:自行车须按规定装有不同颜色的前后灯,可以给自己的自行车加装安全反光镜,禁止酒后骑车和骑车时打手机,8岁以下儿童须在成人陪伴下骑行等,甚至设想让骑车人经过考核领取“骑车证”才能正式上路。
在拥堵和交通废气污染成为困扰东西方各国的今天,拥有“汽车王国”之称的德国,却令人瞩目地加快了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的步伐。目前在全德国3.8万公里的联邦公路中,有近一半的道路都修建了“自行车专用道”,而且其中有占至少一成的将逐步升格为标准化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其总长度和等级都将进入世界最前列。
德国前不久正式开放了全程达100公里、号称世界最先进的“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前5公里路段,自行车爱好者可以在已开放的路段高速通行,据说在顺风时在风力的帮助下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
该自行车高速公路与传统的为汽车设计的高速公路一样,为双向专用车道,中间也有隔离区,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晚间也有夜光照明,没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
这条世界最长的标准化自行车高速公路沿着鲁尔工业区的废弃铁道延伸,将连接德国西部北莱茵至威斯特伐利亚州的十座城市,包括杜伊斯堡、波鸿等。
由于这条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基础是废弃铁道,避免了重新征地和开辟线路的麻烦,全部建成后,将为周边的200多万人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方式。
柏林和勃兰登堡之间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则同时又是一条示范性“绿道”: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盛夏时节骑车者可避开炎炎赤日,惬意无比地骑行。
让骑车人快速地在城市间穿行
众所周知,传统高速公路对行驶车辆的车速有特别要求,故较为低速的自行车理所当然地一律被拒之门外。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兴建专门向骑车人开放的自行车高速公路。由“四轮”向“两轮”的演变,这种“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说,称得上是公路交通系统发生的一场革命。
自行车高速公路要求路面平坦宽阔、两边虽然不一定是全封闭的(考究些的会安装上高高的金属护栏),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因此不用设红绿灯,还禁止汽车等机动车上路行驶,更严禁行人行走,这便给骑车人能以极快的速度在城市之间穿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行车高速公路,能使骑车人拥有更快捷、更安全、更舒畅的骑车体验,并通过改善以自行车为出行方式的人们的骑车环境,来鼓励更多的市民热衷骑车。
其实,在欧洲许多国家,早在几百年前出现的自行车专道,可以说即是当今自行车高速公路的雏形。如荷兰在1890年就建成了世界第一条自行车专道,此后甚至还在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的马斯河河底30米处,兴建了世界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隧道,巧妙地利用价廉物美的自行车将新旧城区紧紧相连。只是传统的自行车专道,路面远不及当今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平整笔直,也缺乏必要的封闭性,故骑车人难以实现今天骑行的“高速”。
正当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铁系统之时,欧洲一些国家却反其道而行,大建自行车高速道。
德国
英国伦敦一条“高高在上”的自行车高速公路。
40%成年人和65%学生骑车上班上学
在丹麦这个面积小小的“自行车王国”里,500万人口竟然拥有近500万辆自行车,差不多是人均一辆了。据统计,全国约占40%的丹麦成年人骑自行车上班,65%的丹麦学生骑车上学。
2012年4月17日,丹麦的第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从首都哥本哈根到阿尔贝特斯隆市)问世,全长22公里,担负着连接首都市中心和广阔郊区的重任。公路全程配备有先进的电子交通信号系统,尽量避免上下班高峰时段的拥堵。
此外沿途每隔1英里(1.6公里)处就设有一个服务站,集中了自行车充气处、修理处和停靠休息室,为骑车族提供种种方便。更引人入胜的是,高速公路穿行于花香鸟语之中,沿途鲜花盛开。
42岁的中学女教师汉娜说,她已完全放弃了汽车而改以骑车上下班,而每一次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骑行,都是一次美好快乐的体验。据估计,这条自行车高速公路带动周边的骑车人数量猛增了30%,也就是1.5万人。据估计,这条自行车高速公路每年可减少7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3亿丹麦克朗的医疗费用。
目前,哥本哈根市政府已实现了四年前定下的目标:让至少一半的哥本哈根市民把自行车当作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市政府做出的下一个决定是:改造自20世纪80年代起修建的总长度约4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其中有条件的尽力升级为自行车高速公路,最终首都周边将拥有26条完全达标的标准化自行车高速公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以骑代驾”进出哥本哈根。
丹麦
自行车专道与高速道连成网络
荷兰仅仅1600万人口,但却拥有近2000万辆自行车,系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最高的国家。荷兰交通部门近些年来平均每年都要投入数千万欧元,用以建造自行车高速公路。目前荷兰已拥有阿姆斯特丹至乌德勒支、布雷达至埃滕勒尔、海牙至莱顿、阿纳姆至奈梅亨等自行车高速公路线,另有五条也正在修建之中。
由于荷兰的自行车高速公路质量很高又管理得当,加上民众环保意识较强,全国上班族中占5%的人已表示决定放弃驾车而改以骑车上班。此外,荷兰国土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城市间距离较短,发展自行车高速公路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而遍布城镇乡村、密如蛛网的自行车专道能够不出数分钟就将骑车人送上自行车高速公路,方便市民们在临近的城市之间穿梭通行。
为了鼓励更多人热爱骑车,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练习骑车,并学习骑车安全规则和骑车人文明礼貌守则(如转弯时应先伸手示意)。无怪乎荷兰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上事故发生率极低,被誉为“骑车人的天堂”。
荷兰
丹麦的一个地下自行车停车场。
自行车高速公路与汽车专用道并行
正当欧洲诸国大建特建自行车高速公路之时,远在亚洲的新加坡也不甘落后。可不,原本定于去年就动工的贯穿南北的高速公路突然喊停,原来,交通管理局在公众的要求下,决定改变计划:在兴建这条总长度为21.5公里的高速公路的同时,再并列兴建一条同等长度的自行车快速道和一条公交车专用快速道。就这样,新加坡人将这条首创包括有自行车道的“三合一”快速交通要道,取名为“南北廊道”。
“南北廊道”建成之后,新加坡人的出行可以有三种选择:驾车、骑车或坐公交车。骑车从新加坡最北部的兀兰镇区直至南部的繁华市区上下班,沿着绿树和鲜花点缀的自行车专道骑行,将会是最绿色的选择。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早就公开宣称: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安全美丽又节能环保,用车量少的城市。我们的座右铭是“减少用车,而不是喜欢用车”。
据《羊城晚报》
新型高速自行车。
新加坡
兴建自行车高速公路是交通规划的重头戏
挪威决心在2030年前,把汽车、船只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减少一半。为实现此目标,由挪威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管理部门联合提出的2018年至2029年国家交通发展计划中,引人注目地重点列出了为自行车让路和提速的宏大计划,其中包括首都奥斯陆、卑尔根和特隆赫姆在内的九大城市,将增加十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这种高规格的自行车专用道能使骑车速度保持在每小时30至40公里,最高规格的甚至可达到德国最先进的自行车高速公路50公里的最高时速。
挪威交通部门的一名官员承认,挪威在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建设、研发和投资上比起周边邻国来已明显落伍,而吸引更多挪威人“弃驾骑车”以减少交通废气排放量,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势在必行。
挪威
爱尔兰都柏林的新型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