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盛夏,让一些舞阳人至今提起来都印象深刻,因为这一年舞阳一高出了位清华生——杜彦波。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小县城里能出一位清华生,是件很轰动的事。
在一片赞誉声中,怀揣人生梦想的杜彦波跨进了清华大学的门槛。在清华园的熏陶下,杜彦波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成为联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本报记者 王辉 实习生 高 丽
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公司越做越大,可是杜彦波并未迷失自己的梦想。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杜彦波说,他是搞科研技术出身,但是他认为改变世界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背后的梦想。生活是自己的,好赖都是自己,坦诚面对,积极向上。做不好自己,就做不好自己的角色。所以,需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是对梦想的追求,梦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梦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人会变,梦想也会变。我觉得梦想就是往远处看,往前面看,让自己激动的就是梦想。为梦想做下去,就不是做梦,是可以实现的。努力去实现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梦想。”杜彦波说,作为创业者,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为更多的人服务,有朝一日能服务故乡,更是莫大的荣幸。
高考充满了新鲜感
“回想起我的高中时代,记忆依然很真实。可以说,高中的三年,过得十分充实,没有空虚感。”时隔多年,谈及自己的高中时代,杜彦波仍记忆犹新。
他的高中时代和当时很多学生一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起早贪黑,挑灯夜战,刻苦努力。那时候的学习条件还不是太好,生活中有很多烦恼,青春期、饭不好吃、冬冷夏热、蚊虫叮咬等,都让他十分狼狈,但只要进入学习状态,这些烦恼都被抛之脑后。
刚上高一时,他的成绩一般,智商也一般,不算是潜力股。由于初中的英语基础不太好,他的初中英语课本,直到高二还放在教室书桌里,不时拿出来翻翻。
后来,他找到了学习的“窍门”,那就是保证时间上的足够投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得于此,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不断进步。
“彦波的思考能力好一些,可以把问题想得比较深刻;他的直觉比较好,解决问题的时候,比较敏锐。”作为当时杜彦波的班主任,舞阳一高的段会立老师谈及自己的这位“高徒”,也是夸赞不已,“其实彦波刚上高一时,学习成绩的确不是很突出,但是他非常专心和踏实,厚积薄发,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在不断提高,到高三时已经闯进全级前十名。”段老师说,与其他学生相比,杜彦波的“钻劲”给他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彦波有很纯粹的执着,具有探索意识,学习上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不懂就要想明白,都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段老师说,除了学习上的刻苦努力,生活上的杜彦波也很朴素和平易近人,尽管他的父母都在舞阳县机关单位上班,但是他身上没有傲气,家教也非常好,和全班同学都能打成一片。
学习之余,读书和跑步是杜彦波高中时代的两个爱好,这两个爱好一直保持至今。高中时,喜欢读书的他,利用课余时间看了不少书,甚至《毛泽东选集》都看完了。
说起高考经历,杜彦波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其实我高考前,也是一直复习、做题和考试,但我觉得这些并不特别枯燥。因为阅读很多题目就像看课外书一样,充满了新鲜感。”杜彦波说,正是这种新鲜感,让他在学业中始终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也让他能够在高考时保持了稳定发挥。
世界的精彩完全超乎想象
“1995年的时候,河南高考是考试结束后先估分数,再填报志愿。估分是我的强项,平时考试完,我就能估出总分,误差在5分以内。高考严肃一些,我评估得比较慎重,结合全校的估分情况,我感觉考上清华没有太大问题,就报了第一志愿。后来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合作的结果,终于变成了现实。”杜彦波说,填报志愿时,他其实对精密仪器专业了解并不多,但在好奇心的驱使和致力于搞科研的人生目标下,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的这个专业。
就这样,带着人生的梦想,他走进了清华园。然而,刚上大学时,杜彦波还是有点不适应。“从县城到首都,才发现自己的眼界很窄,世界的精彩超出了我的想象。”到了大学,他就抓紧时间确定学习方向和主攻目标。
四年的清华园求学生涯,杜彦波喜欢创新,也尝试着做了一些小发明,“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深深地影响着我,也教会了我很多。”杜彦波说,虽然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精密仪器学,而恰巧那时候互联网正在兴起,这一下子就激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在这方面学习的相对多一些,渐渐偏离了专业方向,后来就业也是走上了互联网这条道路。“那时候清华大学的创业氛围也比较浓厚。在我个人看来,算是很自然的选择。在清华,有太多太多宝贵的机会,只要抓住了,每个人都能做得非常好,后来就业也是顺其自然地走上了这条道路。要敢于冒险,敢于创新,这样才能释放自己的潜能。”杜彦波说。
杜彦波近照
图片由杜彦波提供
■精彩语录
■人物档案
1.认真,首先是一种态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认真,要真实面对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知道自己什么不会,有机会就多跟老师请教,把不会的搞会就行了。
2.心静自然凉,不把学习当作讨厌的事情,就会比较放松。有时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会很开心,高兴很久。保持好奇心,也会有很多高兴的事。
3.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人影响自己。往往也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人共同影响了自己。很难说谁的影响最大、最重要,以人为鉴,多向别人学习,多和别人合作,自己会变得更好。
4.座右铭曾经有过,最开始是一个,后来是很多个,现在没有了。社会总在变,人也总在变,做什么都要有发展的眼光,被一个座右铭束缚,容易落后于时代。
5.人生是对梦想的追求,梦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梦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杜彦波,出生于1977年,1995年毕业于舞阳一高,以818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2000年毕业后,他投身于互联网的商海大潮之中,现任联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创业路上不忘初心
在清华大学学习四年后,杜彦波并没有选择读研或者继续搞科研,而是走上了自主创业这条路。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杜彦波说,这与他的性格有关,“我个人比较喜欢创新,有一点儿冒险精神。”
而他最早选择的创业项目就是互联网,但是失败了,归根结底的原因是眼高手低,不符合社会现实,辜负了很多人。后来,他就去做软件、做网站、做互联网营销,有了一些收获,但水平不高,和他最初的想法距离太远,感觉自己站在垃圾堆上,难以自拔。
有一次,他在医院做个小手术,麻醉前他想,要是自己突然死了,人生该多遗憾,还是要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于是,他又回到了互联网创业中,找回了初心。
“创业过程中,困难肯定是有的。过去遇到困难,会觉得可怕,有时会觉得绝望。现在不怕了,要么解决,要么绕开,困难不足为惧了。”杜彦波说,自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春风吹起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经历过创业失败的他重新回归后,选择了一个与建筑设计领域教学平台相关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短短几年,事业迅猛发展。如今,他已经成为联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目前,我们的建筑设计教学平台,目前主要是国内的院校在使用,今后几年我们还要走出去,将公司项目覆盖全球的建筑设计院校,吸纳全球的建筑设计师,甚至推出联合办学的服务。”杜彦波说,未来他还想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家庭教育很重要,如果能帮助年轻的父母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会觉得非常棒。”杜彦波说。
如果您是高考优秀毕业生,或者认识高考优秀毕业生,或者知道高考优秀毕业生以及当年班主任、同学和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欢迎与本报联系,提供相关线索。
本报联系方式:
电话:
18739563958,13849488633;
QQ:1808003195;
邮箱:
180800319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