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和魔鬼》
【英】阿代尔·特纳 著
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版
阿代尔·特纳认为选择性建立“金融栅栏”,可降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的传染效应。
阿代尔·特纳曾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任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供职期间,对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为其最新著作。书中,特纳就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与近年来主流金融价值观截然迥异的“印钞有益论”。
在书中,阿代尔·特纳围绕现代金融体系的“债务污染”着力进行了三重批判:其一是对复杂金融创新的批判:书中指出,自由金融市场为金融体系内部的交易活动提供了私人激励,金融从业人员有足够的动力,“发明”设计出复杂的金融产品,令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清它的本来面目,而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其二是对金融过度的批判:金融机构间的频繁互动,以毫秒计的高频交易,为炒房、炒股而不断融资借贷的行为,都只会孵化出一大批社会投机者。实体经济中的资金被抽离加工制造领域,虚高的房价扭取了资产负债表,也扭取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造成了经济失重。其三是对金融一体化的批判:特纳认为金融一体化将导致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蔓延,放大金融危机造成的危害,而选择性建立“金融栅栏”,可降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的传染效应,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阿代尔·特纳的研究判断,无疑有睿智之处,但不宜于对债务、民间资本、金融创新一棒子打死。真正需要警惕和校正的是那些失去了服务经济发展功能,仅为投机而生的所谓金融产品,以及银行系统内部的过度拆借和交易,而不是服务中小创业者、融资者的影子银行和银行本身身段下放后的创新服务。
付出金融成本是使经济顺利运行的代价,但一旦金融过度,超出了成本收益的红线,金融这项伸得过长的工具则需要缩减,或者是限制使用。作者提出在有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货币融资以支持经济增长、克服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但笔者以为这同样危险,不论是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均由非理性的人构成,当政府堆积的债务、民间严重的经济停滞,被以救急之方“增发货币”快速消解,经济复苏之后,这个好学易用、巧取豪夺的工具,则完全可能失去理性控制。
按特纳的想法,以货币融资代替信贷融资,可以规避市场无效与失灵,但当资金从阐口涌出,它的出身就已经不再重要,其带来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正面效果,同样可能被由此衍生的复杂社会问题所消解。
不论是以信贷拉动经济,还是增发货币,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其引发的后续反应是持续而复杂的,与其说孰优孰劣,不如在制度层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如何让政策制定者不追逐个体或部门私利、如何让金融系统在制度约束内形成行为理性、如何让金融这个为服务经济而创造出来的工具,回归本源,服务投资与消费,而不是成为消解公共债务、玩弄数字游戏、应急救市,或者是进行财富乾坤大挪移的工具。
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