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 一)5月15日下午,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与漯河市签订合作协议,这是第十四届食博会第一个重大成果,是我市与中科院合作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标志着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建立漯河企业的科技娘家
签约仪式上,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魏立新与市科技局局长何新安签署了《共建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漯河工作站合作协议》。
漯河工作站将把中科院和漯河的企业家结合起来,组织一些科技座谈、项目对接、参观考察等活动,协调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以及进行宣传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漯河工作站是中国科学院专家与漯河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漯河企业的科技娘家,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向地方转化的服务平台。
共建中科漯河食品研究院
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龙面业有限公司、河南恒瑞淀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签署《共建中科漯河食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协议》。
“漯河作为中国第一个食品名城,食品企业占有很大比例,但是我市传统企业很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遇到了建设培养人才周期长、难度大的瓶颈。”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益民告诉记者,“与中科院共建中科漯河食品研究院将弥补我们人才的不足,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漯河企业可以依托中科院6万名院士、专家、教授等庞大的技术团队,共享所有的研发力量,老专家还可以到企业进行实地指导。”
落地一个项目
签约仪式上,魏立新与漯河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源隆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与漯河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合作实施富硒低聚木糖老年口服液项目,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服用的项目。
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在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含量,增加了有机硒元素,能调节胃肠道生态环境,维护胃肠道平衡,提高免疫力。
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充分发挥了中科院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地方实际,为院地合作、院企合作提供了准确、快速、高效地服务,在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科技转移、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