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月14日上午,在新闻大厦漯河日报社会议室内响起了郎朗的读书声。当天,虽然下起了雨,气温下降,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小记者学经典、诵经典的热情。30多名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冒雨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聆听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
当天,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团特意邀请了从事经典教育十六年的陈静老师来为大家讲解中华传统的精华。陈静老师选取了《弟子规》《论语》《道德经》中有关孝的选段,小记者们和家长们听得认真,读得响亮。
“敬老孝亲是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通过诵读圣贤经典,聆听先哲教诲,启迪孩子要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陈静老师说,“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通过诵读经典,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触到了很多生僻字,不仅提高孩子的词汇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他们了解、知道的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之中,做到善于引用经典、把诵读经典做到像呼吸一样自然。小手拉大手,孩子带家长,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家长也参与进来,提高了素质,增加了家庭的亲和力、凝聚力。”
诵读完经典的小记者宋沐阳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我感触很深,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做好。以后在家中,父母呼唤我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犯错了,父母责备我,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这个诵读经典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如今的孩子在家里大多都是宠着、惯着,孩子没有意识到感恩,没有意识到去反哺父母。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思想有了转变。”某个的小记者家长王女士感慨地说。
“其实,我觉得这个诵读经典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受益,就连我们家长也急需补上经典这一课。我们家长很多是‘70后’、‘80后’,大多数人在小时候学的经典不多,经典文化这块是一个缺失,自然教育孩子在这方面也有些不足。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团组织的这个活动非常有必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成为经典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那么这个社会会更加文明、和谐!”小记者家长徐晓刚告诉记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开展小记者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小记者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的根,寻育人思想的根。”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主任杨东辉告诉记者,“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小记者们的日常生活,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团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经典文化。从而影响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加入其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正在诵读经典的小记者。 本报记者 王艳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