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想必观众对“死星”的威力都有所见识:一旦启动,星际间的数颗巨大星球,完全无法阻挡地瞬间被贯穿、粉碎。可能你会问,“死星”究竟是颗什么星?!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材料科学家Elizabeth Holm曾说:“我觉得有很多科学家都深受《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启示,会有一种‘这个可以有’的心态。”有这种想法的当然不只是科学家。2012年11月14日,美国科罗拉多的一个名为约翰·D的男子便发起一项签名征集活动,要求奥巴马政府在2016年前建造一个类似电影《星际大战》中“死星”的终极武器系统,一为强化国防,二为创造就业机会。当然,该要求被美国政府拒绝了。
不过,“冷战”期间,美国曾推出过一个“星球大战”计划。至今,这一计划具体开发出了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仍鲜为人知。最近,新华社消息称,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在2015年12月21日报道说,“冷战”期间,美国曾打算把一座电磁轨道炮部署在地球轨道上,防御导弹攻击。这一武器代号为“刺”,尺寸如同现在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堪称“太阳系中最大的炮”。从综合描述来看,其实“刺”与“死星”的差别似乎只是“电磁轨道炮”与“超级激光炮”的区别而已。
电影中的“死星”
“死星”武器系统的概念最早正是来源于《星球大战》。该片中“死星”的全称为“DS-1轨道战斗空间站”,它是银河帝国建造的太空武器平台,月球般大小,装备了激光炮、离子炮、牵引光束等用于星战的武器系统,其超级光速炮弹只需发射一次,就足以摧毁整颗行星。
作为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造武器,“死星”代表了高科技的一种极致,它同时也是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银河帝国”向它的人民展示残酷和力量的象征。但是,“死星”同样也有其致命弱点,天行者卢克曾驾驶着战机对准其废气口投下质子鱼雷,就将其摧毁。
但电影中的“死星”并不止一颗。《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再次出现的“死星”,在完成“充电”后,又准备摧毁公主莱亚所领导的人民居住的星球。所幸,在最后一刻,这一行动被觉醒中的新一代绝地武士与韩·索洛等人一起及时中止了。但这枚威力无比的超级激光炮仍然极其危险地存在于太空中。
美国人曾请愿建造“死星”
2012年,美国民众在白宫网站发一项签名征集活动,要求美国政府在2016年前建造一个类似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中“死星”的终极武器系统。声明中称:“通过集中国防资源建设一个超级空间站平台和武器系统,比如‘死星’,可以刺激建筑、工程设计、空间探索等更多行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加强国防。”由于该活动网站声称参与联合签名的人数已经超过2.7万——在美国,任何30天之内签名人数超过2.5万人的请愿活动,都有权要求白宫当局进行评估,并给予正式的官方回复——所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2013年1月对此做出了正式回应:拒绝建造类似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用于摧毁行星的终极武器“死星”。
白宫正式公布的回复中,提到该项目不会开始的三个理由:一、初步估计,“死星”的建造耗资超过852000万亿美元,而政府正在努力减少财政赤字,不能进一步扩大赤字;二、政府并不支持建造一项能摧毁行星的工程;三、为什么我们要将纳税人的钱,投资到一个仅用一艘单人驾驶的飞船就能摧毁的“死星”的研发上?此外回复中还写道:“虽然我们没有‘死星’,但是我们有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空间站,有多名宇航员在上面工作,已经有探索太阳和火星甚至是太阳系之外星球的宇宙飞船,对于星战迷,我们有一个部门缩写是C3PO(与《星战》电影中的一个机器人名字相同),我们正在研发装甲走兽和机器人。同时我们还在建设哈勃太空望远镜。”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大学的学生们曾测算过,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建造一个直径140公里、钢铁用量比例等同于现代战舰的“死星”,需要1080万亿吨钢。以今日全球钢产量来评估,需要833315年才能取得足够的钢。其成本高达8520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3000倍。在现实世界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冷战”期间的“星战”计划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的确推出过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其中有一项目标便是:美国曾打算把一座电磁轨道炮部署在地球轨道上,防御导弹攻击。这一武器代号为“刺”。
“刺”这类电磁轨道炮是通过脉冲电磁场推动导电弹丸达到极速的。报道中说,“刺”武器系统的弹丸速度可能高达每小时5.6万公里,为大约45倍音速,在如此高速度下,即使被一枚小如啤酒罐的弹丸击中,能量也足以使一枚坚硬的导弹弹头气化。通过研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布的有关报告,航空历史学家斯科特·劳瑟推测出这个超级武器的一些特征。劳瑟说:“这部武器具备了这类系统应有的一切,从电力到高度控制系统,从传感器到热能控制系统。”
劳瑟还推导出,这个约796.8米长的炮体结构,应具有先进的瞄准和探测装置,要有能够支撑“刺”武器系统的电磁加速器、核反应堆、低温贮罐区,以及三个像马戏团帐篷一般大小的相控阵雷达。为了给涡轮发电机提供燃料,“刺”系统可能还需要巨大的罐体,用以存储液态氢和氧。维持这部超级武器在太空中运转和发射弹丸同样需要耗费巨大能量。
所以,这个武器系统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部署。况且,让它在太空中飞行,如何将几吨重的燃料和氧化剂装填到火箭发动机中,也是棘手问题。
美拟2020年前战机配“激光武器”
尽管“死星”的建造暂时还不可能,但美国防务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去年10月前后曾宣布,他们已研发出另一种新型激光炮,使战斗机能够在接近超音速飞行的情况下,发射激光,摧毁目标。这款激光炮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所设计,采用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学技术,以最大限度减少大气运动对激光光束的影响。该企业在2014年和2015年间曾展开将近60次飞行测试,印证了这款激光炮可在接近超音速的条件下向任何方向射击。
去年5月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经成功测试了一款名为“雅典娜”的激光武器系统。这款武器系统使用30千瓦的光纤激光,30秒内成功摧毁了大约1.6公里以外的两艘船只——威力有些类似绝地武士的“光剑”。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战略和导弹防御系统副主管道格·格雷厄姆的话报道,这款新型激光炮“将使战术飞机与路基武装车辆和战舰拥有同样的激光武器系统优势”。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所前不久也宣称,他们已准备在2020年之前给美军战斗机装配可行的激光武器。这一实验所定向能源室总工程师凯利·哈米特说,最困难的挑战是制造小型、精准且威力足够的激光武器以装配战斗机,克服重力因素和战机接近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震动也都很难。不过他认为,这些障碍能在5年内克服。
2015年5月,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赫伯特·卡莱尔透露,他们正在用美军F-15“鹰”战斗机进行测试新武器。卡莱尔认为,激光和传统武器的混合使用会“在今后20年至25年完全改变战争空间”。
同时,美国空军研究实验所还致力于另一项可被称作“防御性激光盾”的研究,即用一个360°全覆盖的激光罩罩住战机。这一激光罩可让类似导弹或其他飞机等任何来犯的东西失灵或被摧毁——也就是一个激光“盾牌”。在研究人员和军队将领看来,这些激光武器的主要作用当然还是“防御”。美国空军特种部队司令布拉德利·海托尔德2015年9月时说,激光武器最可能的用途是,希望到2020年能在C-130J“幽灵车神”武装直升机上用它来保护着陆区。按照他的说法,激光武器能摧毁一切潜在威胁,例如敌方车辆和信号塔设施等。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