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5月22日,网友“遇上你”在本报微信公众平台上留言说,市区太行山路三利花园小区西侧路边种植的三棵黄山栾惨遭剥皮,破坏最严重的一棵黄山栾树根部往上约1米的树皮全被剥掉,露出浅黄色的树干。(详见5月24日本报05版)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公共资源被破坏的事时有发生,而且大多都是人为原因。就在前不久,市区太阳能环保果皮箱、健身器材和公交站牌等被破坏的事常见诸报端,然而,虽然监管部门一再声称,一定要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给公众一个交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不了了之。
为何这种事频繁上演?在笔者看来,除了与个别市民素质不高有关,还与监管部门不管不问的态度脱不了干系,正是这种不管不问的处理方式,助长了破坏分子的“士气”。
如何减少或者杜绝类似事情再次发生,除了市民要提高自身素质,爱护公共资源和设施,监管部门也应担负起日常监管任务,对于破坏分子,坚决不能放任不管,一定要严惩,进而起到教育和警示意义。
欢迎赐稿 欢迎吐槽
微信:lhwbgzpt QQ:312439348
邮箱:lhwblx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