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宣布,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正式组建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核安全重要保障的响应力量已上升到全新水平。据了解,2018年年底前建成后,这支应急救援“国家队”将重点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救援任务,并可参与国际核应急救援行动。
核应急救援队共有320人
会上介绍了国家核应急协调委组成单位及人员调整情况,宣读了《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关于组建中国核应急救援队的通知》,并举行中国核应急救援队及其分队的授牌仪式。
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是在国家核应急体制框架下,依托军队及核工业现有核应急力量组建成立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队,重点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救援任务,并可参与国际核应急救援行动。
救援队的成立是在我国已有25支核应急救援分队的基础上另行组建完成的。规模共计320人,由6支救援分队组成,分别是指挥协调与技术支持分队、突击抢险分队、工程抢险分队、应急监测与辐射防护分队、去污洗消分队、医学救援分队。训练基地由事故场景模拟训练基地、操作技能训练基地、理论教学基地3部分构成。
>>回眸
1.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13日,日本政府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可能正在发生“事故”,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该核电站的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共有21万人正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2.戈亚尼亚核事故
1987年9月13日,在巴西的戈亚尼亚,一名垃圾场工人撬开了一个废弃的放疗机,并拆掉了一小块高放射性的氯化铯,灾难就此降临到这座城市,当时共有超过240人受到核辐射。由于被放射性材料的亮绿色蒙骗,孩子们用手接触并涂抹在皮肤上,导致几个街区污染,不得不拆除。
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被称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灾难。1986年4月26日早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更多爆炸随即发生并引发大火,致使放射性尘降物进入空气中。据悉,此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降物数量是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所释放的400倍。据《京华时报》
>>链接
中国核电建设分布8省份
25支救援队共1300余人
据了解,去年,我国共批复建设的核电机组是8台,开工建设6台,投入运行8台,其中投入商业运行的6台。现在中国核电主要还是在沿海布局,从北到南,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8个省份部署了54台在运、在建的核电机组。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
今年1月27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达哲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我国已经组建了25支专业的救援分队,人数大体上涉及1300余人。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建立中国核事故应急救援队,因为具备坚实的、管用的、有效的核应急能力,是应对万一发生的核事故做好处置工作的一个基础。按照积极兼容、资源整合、专业配套、军民融合的思路,建立并保持与核能事业安全高效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核应急能力,形成有效应对严重核事故的国家核应急能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