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文博
高考临近,考生进入最后的“备战”状态,家长们也启动“高考模式”,家庭氛围悄悄发生了变化。
高三学生王雪(化名)家就是如此。5月25日,记者对他们家进行了采访。
急脾气妈妈变得温和
5月25日上午,记者见到了王雪的妈妈王女士。刚从菜市场回到家的王女士,买了番茄、鸡蛋,打算中午为女儿做手擀面条。
王女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她负责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再有不到半个月,女儿就要高考了,她有些紧张。但为了不给女儿增加压力,她在女儿面前尽量表现得和以前一样,并且还经常宽慰女儿,让她放松。
“前两天,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看考生吃什么喝什么对身体好,什么样的作息习惯能让孩子精力充沛,然后制定了作息表和食谱。”王女士说。
高考临近,考生的精神压力是最大的。王雪也不例外。从今年四月开始,她的体重一个劲地往下掉。越临近高考,神经也变得越敏感。
“我脾气比较急,偶尔会对孩子大喊大叫,但现在看到她压力那么大,我挺心疼的,最近脾气变得温和了许多。”王女士说,以前,她看到女儿做事情慢,就会催促女儿,现在她则慢慢地在一旁等。以前,她经常埋怨女儿不好好学习、贪玩,现在她总是劝女儿“累了歇一歇,不要太紧张”。
爸爸每天陪女儿散步
王雪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经常出差。女儿临近高考,为了给女儿加油打气,王爸爸专门放缓了工作节奏,希望在这段时间里,为女儿多做些事情。
“要说具体为她做点啥,我也没有谱,就想多陪陪她。”王爸爸说,虽然想时刻陪在女儿身边,但又怕这样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因此,他只是默默地增加了在家的时间,每天早上在女儿起床之前先起床,女儿上学时候,嘱咐她“路上慢点”。
为了缓解考前紧张的情绪,从5月1日起,王爸爸坚持每天陪女儿散步。女儿晚上9点半左右放学,他到学校门口接到女儿后,父女两人一起走回家。十几分钟里,王爸爸会说许多与高考无关的话题,希望能让女儿的神经有片刻的放松。
“我以前很少去菜市场,现在只要有空,就和她妈妈一起去菜市场,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有亲戚朋友来,我也尽量在家外面接待他们,不让他们打扰孩子。”王爸爸告诉记者,只要看到女儿缺什么,他就赶紧添置。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他一定要做好孩子高考的“后勤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