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书架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5月26日 星期

盘点杨绛先生写过的那些书


杨绛在创作中。

■相关链接

杨绛谈读书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却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珀蒂特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逸闻轶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绝对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们仨》

这本回忆录有些与众不同,既没突出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又没强调传奇的人生故事,杨绛先生用温婉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她与已逝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生前一起快乐生活的点滴。虽然书内充满对生活琐事细致的描写,却不会让人感到流水账般的无趣和冗长,反而不时透出杨绛先生的人生智慧。杨绛先生用她平实诙谐的笔风,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残忍痛心的事实,当面对生老病死,再契合的另一半、再可爱的孩子、再美满的家庭终究是要“失散”的,这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人生结局。

《走到人生边上》

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正文后巧置多篇大手笔的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

《洗澡》

《洗澡》对世相的细微描摹,既入木三分又机警幽默。杨绛先生抱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超然情怀,冷眼旁观,慧眼看透了人性的缺陷与劣根,妙笔写尽了浮世的喧嚣与悲凉。温婉的风格滋养着文笔的敦厚,人情的练达造就了文风的简约,作品虽无斧凿刀劈般的犀利,却有珠玉闪烁的灵动,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干校六记》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述那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噤若寒蝉的生活,以及对亲人、对友人,包括对“小趋”(干校菜园班养的小狗)的思念和关心、焦虑和不安。那些日子是多么难熬,杨绛先生却娓娓道来,诙谐说痛楚,愤懑寓言外,唯其如此,那字里行间充溢着的亲情和友情更加感人。

《隐身衣》

杨降先生借“隐身衣”的隐蔽特点,讲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平和的生存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行为的无羁。杨绛告诫众人,隐身是一种人生技巧、生存之道,穿上隐身衣就可以避免争斗,减少矛盾,减轻压力,克服不必要的麻烦,人生的路就会平坦些。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要走出常人的思维,走出事态,超然脱俗。要在急流中寻找缓流,大路中寻找小路,热门中选择冷门。

《弄真成假》

杨绛先生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话剧喜剧《弄真成假》在中国话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抗战孤岛时期产生过深远的艺术和社会影响。这部以小人物和风土人情为主的喜剧,综合话剧、滑稽戏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出身寒微的青年周大璋与女友的生活,以及特殊历史环境下的老上海风情。

《称心如意》

《称心如意》是杨绛先生的著名现代戏剧之一,是杨绛先生的话剧处女作。《称心如意》中的人物各色各样:祖荫的好色冷酷和其夫人的虚伪、祖贻的崇洋媚外、祖懋的怯懦和夫人的庸人自扰,加之表兄妹之间的恋爱纠纷。层层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幽默可笑的世情风俗画。而君玉作为贯穿人物被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却不卑不亢,并最终有一个称心如意的结果。整部作品没有一丝漏洞,完美无瑕,同时语言又本色自然,有强烈的幽默感并使人过目不忘。

《老王》

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一个著名的学者对社会上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发自肺腑的感叹,流露了对弱者的悲悯情怀。它可贵在“我”毫无掩饰,敞开心扉,反省自己。

《杨绛文集》

杨绛为文集出版撰写了《作者自序》《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卷首的《作者自序》,简略说明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及《文集》的编选规则;卷尾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是杨绛先生根据回忆和记录亲自撰写和编订的,它相当于一部微型的《杨绛传记》。杨绛还亲自为文集选定了照片和插图80幅,其中大部分图片为首次发表。本书以精装本形式出版,非常适合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收藏和借阅以及杨绛作品爱好者研究和珍藏之用。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