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本报记者 王 辉 图/本报记者 杨 光
30位河南杂文名家走进首家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漯河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虽行色匆匆,却收获颇多。本报记者也有幸采访到8位杂文名家,在此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传承许慎文化 弘扬许慎精神
我是漯河的一位老朋友,和漯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浓重的漯河情结。
漯河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经济活力。漯河不仅有贾湖文化、许慎文化、三国文化、小商桥文化,还有近代红色文化。其中,许慎文化也造就了漯河首家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的美誉。
许慎的《说文解字》,架起了今人和古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没有文字的规范传承,现代人就无法理解很多历史遗迹。郭沫若也是通读了《说文解字》才写出很多经典名篇。在经济方面,漯河的“双汇”,是国人的舌尖之福。
另外,我对漯河的印象还有一大感触,就是漯河市委、市政府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非常重视。
历史记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就会出现文明断档。
我2002年第一次看到许慎墓时,感觉那个地方很荒凉,几株松柏,一抔黄土,但是经过许慎文化园的建设,许慎文化和许慎精神得到了弘扬。在许慎小学的见闻也让我很受感动,这里充满了浓郁的许慎文化,我们就是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先贤品格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漯河采风的两天时间里,我处处都能感受到许慎文化已经融入漯河这座城市。
我漫步在河堤之上,发现坐凳、步道上都有与许慎有关的符号或者许慎知识。这些细节都反映出漯河在传承许慎文化所做的努力。
漯河一定要普及好许慎知识、许慎精神和许慎风骨,开发好、利用好许慎文化,让这座城市不仅具有诗意的居住环境,还充满着人文气息。
省杂文学会执行会长杨长春 许慎对汉字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上大学时就读过许慎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举世无双的。许慎耗费毕生精力编纂这部书,可以说他对汉字的影响是巨大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许慎,我们不应该对他感到陌生,应该让他成为“大众明星”,为众人熟知。
杨长春
省杂文学会副会长赵元惠 弘扬许慎精神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些历史名人至今还存有争议,可是许慎不论是他的生平事迹,还是伟大成就,一直都没有争议,这充分说明了许慎的品格和精神。
许慎“性纯笃”,说明他为人淳朴坚毅,做事踏踏实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属不易。许慎淡泊名利。为了编纂《说文解字》,他辞官回乡。这些都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他的这些言行,也是当代人的学习楷模。所以说,弘扬许慎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赵元惠
省杂文学会秘书长岳建国 延伸许慎文化的 外在表现形式
许慎虽然是东汉末年人,距我们很遥远,但是他编纂的《说文解字》和他的精神,被世世代代享用,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否认他的历史贡献。虽然许慎留给后人的生平事迹很少,看似外延性不强,但是他的精神内核很丰富,所以我们在弘扬许慎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延伸许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许慎文化园里适当增加一些与许慎有关活动,体现互动性,让许慎变得可见可亲可感知。
岳建国
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慎廷凯 《说文解字》帮了我很多忙
由于名字中带有“慎”字,我也多次被人问起和“许慎”有很什么渊源。其实没什么关系,我是沾了许慎的光。我这个“慎”是个姓,起源于安徽颍上一个叫“慎城”的地方。韩国的慎姓和我们是同支。
虽然我这个“慎”姓和“许慎”老先生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我本人非常感激许慎,因为他著写的《说文解字》帮了我很多忙:我本人爱好篆字刻章,遇到很多篆字都喜欢查《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研究文字和文学的人,都离不开《说文解字》,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用好它,从中受益。
慎廷凯
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阚则思 《说文解字》是中华文明名片
阚则思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为什么消失?那是因为他们的文明消亡了。我们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消亡,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字一直在传承着文明。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对文字学影响深远,让中华文明代代传承。许慎不仅是漯河文化的名片,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张名片。有人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汉字,足见其历史功绩。我们弘扬许慎、颂扬许慎,本身就是在延续中华文明。
郑州杂文学会副会长卞卡 持之以恒传承优秀汉字文化
我藏书5000册,其中就有一部精装版的《说文解字》。今天,我们要想陶冶情操,应该多读读《说文解字》这样的古典著作,它可以涵养我们的文化修养。
说到汉字文化,我觉得它是既抽象、又具体,既具体、又抽象。《说文解字》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这些部首都是抽象的,但是如何弘扬汉字文化,让它具体化,那就要贯穿到现实之中。比如,在行文之时,要想把汉字解释清楚,就可以用许慎的《说文解字》进行注解,让它们上下连通,这样既可以使《说文解字》具体化,又能让汉字文化得到传承。
汉字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丢,现在一些人感叹“文学在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另外,我们在传承汉字文化之中不能急功近利。文化传承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道千秋业,人文万代传”就是这个意思。
卞卡
大河报首席记者张体义 弘扬汉字文化要有创新之举
漯河对许慎文化以及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在全国都不多见。同时,许慎文化也让漯河享誉世界。
漯河现在已经成为首家中国汉字文化名城,这是漯河在弘扬许慎文化方面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弘扬汉字文化方面的确需要创新之举。比如,可以用舞台剧等表现形式演绎许慎,用新媒体手段展示《说文解字》,让汉字文化的传播更接地气,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视觉。
张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