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关,大量“外来鱼”大规模地涌向市场;平时市场价格犹如坐过山车,养殖大户感觉做实业像炒股;单位团体游变家庭自助游,休闲渔港生意下滑一半;工人成本比八年前高出一半,技术经验不足导致损失惨重……种种窘迫的现实,让我市不少养殖大户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年老的养殖户纷纷在吃老本,而一些近几年新建的农家乐有些经营一段时间后门可罗雀,甚至关门大吉,我市养殖户陷入发展瓶颈。
↑在张付顺的鱼塘旁边,他新建的“田园乐”很快就要开业。
←在一个娃娃鱼养殖基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给池子消毒。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外来鱼”冲击本地市场
对于受降路农贸市场服务所所长李荣进来说,每年春节前的几天,是他最忙碌的日子。“每天早上就有人来这里贩鱼,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得不定时巡查,一是要保持市场整洁有序,还要保证市场的安全。”李荣进说。
日前,记者来到受降路农贸市场见到了李荣进。“南门有七家商户都是常年做鱼类生意的,现在是淡季,来买鱼虾的市民不算多。”李荣进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特别是“腊八”以后,南门路两侧每天至少十个大型鱼类批发点,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常见鱼类,甚至还有带鱼、青虾、对虾、鱿鱼等特色水产品。“大部分都是湖北、山东的鱼流入市场,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去外地拉货,一趟能拉十来吨。”李荣进说。
随后,经李荣进的介绍,记者电话联系上了一个专门在春节期间批发外地鱼的孙建国。“我去年年底开始拉鱼,晚上7点从漯河出发,第二天凌晨5点就回来了,全程高速很快。”孙建国告诉记者,去年“腊八”开始,他和哥哥孙爱国在受降路农贸市场路南弄了一个养鱼池,每天兄弟俩不间断地从武汉拉鱼,再回来卖鱼,一个春节就净挣3万多元。“我所知道的,都是从武汉那里拉的鱼,进价低,卖得快。”孙建国说。
我市有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水产行情受周边省份特别是湖北省鱼价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水域面积较大,养殖成本较低,一般比我市本地品种每公斤低两元左右。湖北、江西、郑州等外地养殖成本低的优点,极大冲击本地鱼类养殖户,只能错峰上市或者另谋他途。
内因
外因
粗放式养殖效益差
“水产品深加工?目前我市恐怕只有双汇集团有吧!”在源汇区问十乡曹店村,记者和多个养殖户交谈的过程中,大家都对水产品深加工兴趣索然。
“搞深加工还得买机器、上项目、建厂房,需要一大笔钱。”苏闪民等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们不是不想做大做强,而是受资金、土地等多种原因制约,只能搞养成鱼就卖的粗放式的养殖模式。
记者走访发现,生产效率低下只能让部分养殖户错过一次次市场价格机遇。拿生长周期较长的鲤鱼来说,我市本地养殖户进的鱼苗大多是黄河鲤鱼,从幼鱼经过两年的时间才能长到两斤多。师振西等养殖户告诉记者,鲤鱼价格波动很大,最高时能涨到八九块,最低的时候四块多就卖了。部分养殖户经常因为鱼体达不到重量错过高价格,等到鲤鱼长到两斤多的时候,却又逢上了鱼价低谷。
而在107国道上,记者见到了另外一家养殖户,他们刚刚引进了十万尾娃娃鱼。在光线昏暗的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给池子消毒。“我们准备给这些娃娃鱼做成口服液,提取它们身上的一种胶原蛋白。”养殖基地经理张占峰告诉记者,成年大鲵经宰杀、精分割后,可按照不同部位营养价值的差异进行精深加工:大鲵皮提取胶原蛋白后,制成口服液,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美容等功效,可作为高档滋补营养食品或保健食品。大鲵(尾部、胃部)脂肪提取精制后,制成软胶囊(像林蛙油软胶囊)或硬胶囊(先采用包埋技术制成粉),具有增强免疫、降血脂、美容等功效,可作为高档滋补营养食品或保健食品。大鲵肉(去皮、尾部、胃部后):与其他高档食材(如参类、当归、黄芪、虫草等)共同煲汤,制成营养类炖品。
“这个娃娃鱼全身都是宝,单体直接卖给鱼贩子有点可惜,深加工成一些保健品,附加值立马翻了好几番。”张占峰说。
缺乏技术无法自繁自养
受政策、技术和投入等因素制约,观光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水产品加工与外向型水产仍然是我市水产发展的“短板”。
张付顺的田园渔村远近闻名,现在他的儿子趁闲暇时帮他打理渔村的生意。“以前都是机关工作人员经常来消遣,他们社会地位高,渐渐就把渔村的名声传开了。”张付顺说,现在部分上班族一提到城郊的休闲垂钓,基本上都是冲着渔村的名声来的。
虽然有着21年的养殖经验,张付顺仍然吃过一次大亏。“前年一车鱼一下子赔了4万多。”张付顺告诉记者,那是第一次从外地运送鮰鱼,一车鮰鱼因为缺氧,一下子死了一半多。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市具有自繁自养能力的养鱼户仅有四五家。“全部是从外地引进来的鱼苗,大部分都是从天津市、驻马店市、中牟县一些大型养鱼场购买的鱼苗。”问十乡养鱼户师振西告诉记者,他去年曾在中牟县引进了一批黄河大鲤鱼,因为生长速度较慢,今年又改成天津速生鲤了。
“技术、投入是没有形成自繁自养模式的制约因素。”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繁育鱼苗需要精细的管理技术,目前没有一家养鱼户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加上前期投入成本高、很难形成自主品牌等因素,我市所有的水产养殖没有自主权,只能是顺藤摸瓜,经常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单位团体游减少 生意下滑一半
随后,记者来到了一个休闲垂钓的田园渔村,只见三三两两的垂钓爱好者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不一会儿,就钓上来一条小黄鱼。“一天100元钱,随便钓,鱼饵全是用鸡肝做的。”一位垂钓爱好者告诉记者,每到周末,他就来这里钓鱼,有时候钓上三五条拿回家,或者直接在渔村里让老板炸炒一下,享受新鲜的美味鱼肉。
几个石桌、石凳被摆在池塘旁边的一行垂柳下,沐浴着阵阵春风,记者见到了这里的老板张付顺。“现在单位团体游没有了,中午来这里吃饭的少了。”张付顺告诉记者,他这个渔村的特色菜炸鱼块非常好吃,渔村的30个房间以前每到中午或晚上,就成了清一色的单位接待。
老张告诉记者,以前单位发福利、组织集体垂钓活动基本上占到渔村收入的一半。“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些零散的家庭周末组团来垂钓。”老张说。
与生意下降一半相比,工人的工资却是翻倍上涨。2008年以前,老张雇了18个工人,包括餐厅服务员、打杂工,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最多也就是800元;2009年开始,工人的工资逐渐上涨,现在一个择菜工一个月少2000元不干。“大厨以前的月工资是4000元,现在变成了6000元。”老张说,现在全渔村的工人只有十来个。
租地饲料等成本不断上涨
“水涨船高”是制约我市水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问十乡宁庄村养鱼户宁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8年前,一亩地的租金是600元到700元,现在一亩地的租金涨到了1200元。养鱼的饲料比如玉米、麦麸、豆粕、菜粕价格也比前几年涨了一倍。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水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大量城市周边基础条件较好的渔业基地被大量侵占。工业、生活、灌溉等与渔业用水的矛盾加剧,网箱养殖被迫退出,大水面养殖日益萎缩。涉水工程大量挤占渔业水域和滩涂资源,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传统渔业空间受到挤压。水域环境恶化趋势加剧,捕捞强度过大以及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污严重损害渔业水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止,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受到严重威胁,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面临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更加突出。
“十缺”现象是制约我市渔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即缺地、缺水、缺蛋白源、缺食品安全保障、缺工程化技术、缺劳动力、缺良种、缺良药、缺品质保障、缺加工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