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考零距离·作文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6月8日 星期

“非常考生”写高考作文 你打几分
可登录“漯河发布”客户端进行点评

昨日,今年河南高考作文出炉,本报邀请四名“非常考生”,尝试着写了一把。那么对于这四篇高考作文,你打几分呢?

爱胜于罚

手中有无屠刀,都要允许立地成佛

□张荣谦(漯河高中语文老师)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是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话。据此说来,在这两个小学生的眼里,学校便是“纽约”了,前刻天堂,后刻地狱。而爱了就用口,恨了就出手,爱恨之间,还有分数如“群魔”乱舞,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是一个怎样的未来?

可赞:我们的孩子还能在这样的“世上”活着!

因此,我据鲁迅98年前“救救孩子”的呼吁,大声疾呼:爱胜于罚,莫让罚误了孩子的未来!

爱胜于罚,是因为爱是相互的,没有爱就没有被爱。只有在彼此相爱的和谐里,愿望才接近现实。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名著《变形记》讲,雕刻家皮格马利翁创造了一尊表现他心中理想的女性的象牙雕像,他对这尊女像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恋,终于感动维纳斯女神,这尊雕像被赐给生命并成为皮格马利翁的妻子。“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爱的付出肯定是有回报的,只要你愿意释放,奇迹就会像烟花般绚烂和精彩。

爱胜于罚,是因为爱是包容的,有了爱就有了期待。林清玄对小偷赞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取得一定的成就吧!”小偷后来成为了连锁店老板。皮尔·保罗对从教室窗台上跳下的罗尔斯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罗杰·罗尔斯后来真成了纽约的第53任州长。

正如郭小川所说:“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的千军万马!”一句赞美的话尚可以救人于世,你用满腔的爱点燃了对方心灵中高贵的火焰,有一天,他一定可以成为“英雄”。

爱胜于罚,我们需要为家长和学校敲响警钟。新高考来了,我们还需要盯着分数唱衰未来吗?新课改来了,我们还需要守着分数判决未来吗?学一学邓大松吧,他“我相信你能行”的鼓励,让邓亚萍勤奋苦练,克服个子矮力量小的劣势终夺18枚世界金牌!学一学周鸿吧,他“你正是这方面的天才”,赏识周婷婷克服耳聋的天缺终成美国加劳德特大学16岁的研究生!

爱胜于罚,陶行知言犹在耳:“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体罚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常言道:棍棒之下无孝子。惩罚会让孩子封闭了心灵的大门,从此不闻百灵鸟的歌唱,我们还指望他们怎么去谱写中国梦的美好旋律?

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请家长且秉持了爱心,相信孩子,让一张口嘘寒问暖、一双手帮扶支持,而非张口是爱、出手是害,未来将自然由孩子们创造。也请学校且张扬了爱心,解放学生,莫让一张卷标签了学生,莫让分数人为区分隔阂了学生,天下将必然为孩子们所有。

□吴继红(市作协会员)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个吐蕃国师鸠摩智,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头,当他武功尽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立刻原谅了他,以前他做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也一笔勾销。小说里另外一个人物少林方丈,一直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 是一个正义而热血的好人,当年得到辽人要进攻大宋的消息带领一帮江湖豪杰守在雁门关,等待着辽军的到来,可等来的只是普通的契丹百姓,因自己的失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再加上他身为和尚却与叶二娘有了私情生下虚竹,最终被杖责吐血而死。

这个故事揭示了我们身边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个坏人偶尔做了好事,他的一切坏事不但不被惩罚,反而因这件好事,赢得了很多的表扬。而一个好人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他的所有好事不但不再被承认,反而因这件坏事得到的惩罚远远比坏人做同样的坏事得到的惩罚严厉得多。就好比两个孩子,一个学习成绩一直优秀,总是考一百分,周围人都习惯了他的优秀,偶尔他稍有不慎和疏忽,退步了两分,换来的立刻是无情的呵斥和巴掌;另外一个孩子,大家都习惯了他的成绩一直不及格,忽然有一天他考了61分进步了两分,这在老师和家长看来无疑是天大的新闻,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惊喜了,于是大家都受宠若惊,一个鼓励的吻是必不可少的了。

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再好的东西,只要有了一点点瑕疵,它便不再是完美的了,甚至还不如一样不好的东西。实际上,当我们去掉这些主观的因素,将好与坏当作是同样的东西时,我们就会抛开这种必要的看法。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刘少奇也说,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的犯错误,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佛教更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十恶不赦的人,有了向佛之心,尚能成佛。更何况对于一个好人呢?所以我觉得,不能对好人太苛刻,应该允许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犯错和失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管手中有无屠刀,只要认识到自己以往的错误,并且能够马上改正,就应该允许他们一样“立地成佛”。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

全国卷I:奖惩之后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全国卷II: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谈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学习方式,谈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全国卷III:小羽的创业故事

小羽推出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会破坏这一市场。于是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

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①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山东卷:备好的行囊

旅行的时候行囊中很多东西能用上,很多东西用不上,很多东西会陪你很久。

江苏卷:话长话短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教育是什么

□唐 冰(本报特约作者)

记得国外有一句谚语:“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几乎每一个孩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父母寄予厚望,期待着他可以按照父母规划好的方向成长和发展,尤其是中国式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之心,致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的付出,不厌其烦的谆谆劝导,甚至在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时,恨铁不成钢的棍棒相加……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有家长对孩子说:“你考到全班前三名,暑假就带你去旅游。”“你考上名牌大学,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等等,殊不知这样的奖励方式,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一种很明确的“生意”关系,当父母的爱也变成了一种“经济产业”的时候,在这种高压下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大多是容易有心理疾病的,甚至容易对父母和社会产生怨恨。

如果说被分数绑架的家长让人觉得可悲,那么被高分光环挟持的家长就实在让人觉得可恨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学生一直考第一名,当他突然有一天考了第二名的时候,也许仅仅只是一分之差(这也许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造成的),在很多人眼中,第一名和第二名差别并不大,但是他的父母就受不了了,常常是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这个时候体罚就成了应试教育最好的帮凶。在一些家长口中常常念叨的“高考的状元”、“奥林匹克竞赛奖牌得主”、“哈佛女孩”等等,无不彰显着这些家长对名次和分数的功利之心,而孩子——则完全成为了这些家长们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能力;每一个孩子探索和发现社会的时间点绝不会相同,那么我们为何一定要苛责他们去考相同的分数呢?

自古说高处不胜寒,100分的成绩就好比一座擂台,人人都在攻擂,试问谁又能够长期稳坐擂主之位?100分从来不是必然,我们应该抱着攻擂的积极心态,100分只是努力拼搏的目标,但不是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

我从来不赞同以分数定成败,但支持超越自我。无论处于哪个层次,都要超越自我,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让所有的生命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辉,也才能受到肯定与尊重。除了超越自我,还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生命与生俱来的条件都有差异,只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生命依旧会拥有美丽。

正心诚意 拨云见日

□阿博老师(网友)

常见这类事:一位华丽无限、众人追捧的明星,因为污点乍现,其光彩形象瞬间不见;一位教授专家,事业蒸蒸日上,由于造假之事而一败涂地;一个家族,表面上钟鸣鼎食之家,谁知不多时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社会百态,位置各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在其位,思不出位。这就是所谓的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尤其是光鲜之位,众人瞩目,稍有瑕疵,必为众矢之的,躲之不及;而无名之位,看似平凡无奇,遭人不屑,实则一有进步,便佳音传百里,人人点赞。一时失足也罢,一举成名也罢,只要能正心诚意,自省体察,改过慎独,便为堂堂正正之人。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会有失误、有过错,只是圣贤之所为为圣贤,是他们对待失误过错的态度不同于普通人。孔夫子的弟子子贡就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圣贤当然也是君子,其过也是令人瞩目的,但其认识自己的过错,正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主动地改之,于是人们对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而小人呢?另一位弟子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所谓文过饰非之人也。极力地辩解掩饰,推卸责任,自以为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其实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但是,如果“小人”也正视自身的缺憾,愿意痛改前非呢?中国有句老话,浪子回头金不换。哪怕是些许的长进都是了不起的,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人心本就向往光明,追求长进,即使有时会走一些弯路,但终究大道朝天,良知在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换言之,人心都是相同的,甚至是相通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虽然人各有异,比如位置不同,资质不同,环境不同,起点不同,等等,但笃实辉光、向善求真的心灵是不变的。即使有些人沉沦于各种是非之中,其实往往只是自心的良知被蒙蔽了,就像一盏灯蒙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一时半会是很难把自己的光明向上的心灵展现出来,但,一旦正心自省、诚心改过,立刻便是拨云见日,光辉无限。

王阳明说:“上智与下愚不可移,不是不可移,而是不愿移。”只有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光明才能照亮自己的征途,正心诚意之工夫,下学上达之心态,三思吾身之境界,方可汇集于一身,成为顶天立地之人。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