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行驶在荷塘边。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丁零、丁零、丁零……6月18日上午,一阵阵清脆的马铃声打破了郾城区裴城村的寂静。
多少年了,自从乡亲们将拖拉机、汽车开进村,仿佛已经渐渐淡忘了曾经熟悉的马铃声。可如今,久违了的马铃声又回响在村头巷尾。
6月18日一大早,裴城村来了几位游客。原来,他们是专门参观裴城村古建筑的。
游客们来得真巧,前些日子村里刚刚购买了两辆欧式观光马车,今天正好派上用场。彭红军是村支书周俊林专门挑选的马车夫。高挑的个头,戴上礼貌,穿上唐装,再配上一副墨镜,刚才还是一位穿短裤脚蹬拖鞋的普通农民转眼变成了一位帅气的车把式。
“驾!”彭红军马鞭一甩,马车载着游客出发了。从远近闻名的洄河桥,到村里的古建筑群,再到百亩荷塘,最后来到裴城遗址。一路上,彭红军既是车把式又是讲解员,游客们听的意犹未尽。
清脆的马铃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许多村民从家里走出来看看新鲜。“红军,是在拍电影吗?穿的跟个新郎官似的。”彭红军微笑道:“村里来了游客,我带客人们到处看看。”彭红军很是自豪,他听支书说,以后村里要发展旅游业,观光车就是它了。环保!
乘马车游裴城村还是头一回,这在村民心头掀起了不小的涟漪。“很长时间没听到过马铃声了。今天再听跟以前的感觉不一样。”今年60多岁的村民彭明志说。社会发展了,马车还是用马拉,但是车的作用却不同了。
裴城村位于郾城区裴城镇,紧邻省道洛界公路南侧,因唐朝宰相裴度在此驻扎,平叛有功而更名裴城。2012年12月,裴城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且是我市唯一入选的村庄。2014年4月,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顺利通过。
2015年年底,裴城老洄河及河道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启动。随着工程的深入进行,古老的裴城村也渐渐发生着改变。
如今,干枯的老洄河内垃圾成堆、杂草丛生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护堤,平整的河床。沿河修建了石桥、凉亭等景观,泥泞的河边小道也变成了青砖小路。路边和房前屋后种植了翠竹、垂柳等绿色植物。
“俺村要抓住这次机会打个翻身仗!只要踏踏实实干,目标一定能实现。”村支书周俊林说。村委会看准了“旅游”这个绿色产业。裴城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洄河桥、古建筑群、苏进将军故居、裴城遗址、“裴城夜雨”等。用村支书的话说,一个小村有这么多文化符号还真不多见,不利用起来真的可惜了。
今年一开春,村里就开始行动了。首先开始改造村头的废弃坑塘,种植莲藕。全村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改善村庄整体环境。村支书告诉记者,村两委还有更大的设想:将流经村内的老洄河全部贯通、引水,重现“清波碧岸”的美景。科学规划,再现“裴城夜雨”的古村风韵……
周俊林仿佛给记者展示了一个裴城村未来发展的蓝图,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旅游建设将在这个古村落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