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见习记者 陈金旭
6月24日晚,记者在漯河高中南校区见到了今年我市理科第一名李柯颖。今年18岁的她,身体微瘦,扎了一个简单的马尾,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文静而又不失个性。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瘦小的女孩却在高考中爆发了惊人的能量,以语文135分、数学143分、英语139分、理综289分、总分706的好成绩问鼎我市理科第一名,全省第二名。如今北大、清华都向她抛出橄榄枝。至于选择哪所名校,她还在考虑中。
善于总结 举一反三
提及高考成功的秘诀,李柯颖羞涩地说:“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善于总结罢了。”正如李柯颖所说,从小学至今,她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地以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前进着,对待学习十分认真,对待作业从来不应付,一步一个脚印,成绩十分稳定。班主任康磊也夸赞道:“李柯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很善于总结,知道举一反三。她的错题集整理得非常清晰,井井有条。经常被其他学生借去参考。”李柯颖将平时的错题集中整理在一起,每次考试之前总要翻一翻,才觉得放心。在她心里,多做一道题,不如将做过的题吃透更有助于完全掌握。
“这道题我都会,就是粗心了!”在许多同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粗心的问题。但是,李柯颖却不是这样,只要是她会的题,就不会出错。
班主任康磊告诉记者,李柯颖其实不算班里最聪明的,但是她比较勤奋踏实,是最细心的一个。一般情况下,如果试卷上的题目她不会做就算了,只要是她会的就一定能做对。李柯颖的心思比较单纯,没有什么学习之外的杂念,遇到问题她都会及时与老师沟通,当老师告诉她如何做之后,她就会按照老师的方法来改进,所以她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
从小就抱着书不撒手
问及是如何培养李柯颖的,自称没有上过高中的李柯颖的父母,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也没怎么管她,只是从小给她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上学后,我们就是做好后勤工作而已,学习全靠她自己自觉努力。”
刚见到李柯颖,觉得她是个文静腼腆的小女孩,但是随着采访的进行,记者逐渐感受到她也有着自己不羁的小个性,有些自己的想法和爱好。
母亲黄晓娜告诉记者,在李柯颖小的时候,会帮助她培养看书的好习惯,单位发的书卡全部给李柯颖买了她爱看的书。从认字开始,李柯颖就开始抱着书不撒手,家里满床、满沙发摆的都是她的书。从文学名著到杂志报纸,她都要翻上一翻。李柯颖的父亲李广兴笑道:“她爱看书的习惯连我们家附近卖书的人都知道,每次来了《儿童文学》人家都直接给送到家门口。”母亲黄晓娜说:“每次她一看书,都喊不动她吃饭。‘别看书了,赶快吃饭吧!’叫一遍又一遍,每次回答都是看完这一段再吃。”
李柯颖的家在舞阳县城,父母也是舞阳县的普通职工。但是,为了能让李柯颖受到更好的教育,小学六年级时,他们举家搬到了漯河市区。参加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的入学考试时,李柯颖以满分的成绩考入该校。“拿到考卷的老师惊呼道:‘难道这套卷子你以前做过?’柯颖说没有做过。一直到小学毕业,李柯颖每次数学都是以满分交卷。”李柯颖的父亲李广兴自豪地说。
凭借优异的成绩,李柯颖被源汇区受降路小学推荐至漯河三中,她以漯河一高为目标开始了自己的初中生涯,并不负众望顺利考入了漯河高中宏志班。
假期经常出去旅游
母亲黄晓娜告诉记者:“我们从来都没上过补习班。”但是假期,李柯颖也没有完全放松。她会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过滤一遍,查缺补漏,争取不把问题带到新学期,也会抽时间预习新知识,但相对来说还是温故的时间较多。
另外,李柯颖也十分注重劳逸结合。从初中开始,父母每年暑假都会带着李柯颖出去旅游,放松心情。桂林、青海、山东、福建、北京等地都有李柯颖的足迹,她愿意通过旅游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
计划学油画和吉他
高考之后,李柯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也终于有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从高中起,李柯颖突然对画画和弹吉他感兴趣,但是一直都没机会学。母亲黄晓娜告诉记者:“我们尊重她的想法,全力支持她。吉他早就买好了,专业老师也都找好了,就等她报完高考志愿去学啦。”
班主任康磊也十分赞成:“上大学以后,有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正好趁着假期学点特长,将来也能好好展示展示自己。”对此,李柯颖也十分期待:“平常忙于学习没时间,这下终于可以有机会学习了。”
犹豫选北大还是清华
高中三年,李柯颖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几乎没有出过班级前5名。
虽然清华、北大都纷纷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一向沉稳的她尚在犹豫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目前她更倾向于数学、医学和建筑相关的专业。问及班主任的建议,康磊回答道:“主要还是尊重学生的想法,我们只能负责回应她们的咨询,关键还是靠他们自己选择。”母亲黄晓娜也表示尊重李柯颖的意愿。
李柯颖
我市理科前十名
李珂颖 706分 潘赵玥 691分
刘子鸣 690分 付嘉文 687分
张雅坤 687分 春 畅 686分
华小倚 684分 严克强 684分
宋奉隆 683分 郭甲一 68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