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6月27日 星期

巍巍大成殿 琅琅读书声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在孔子生活的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时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有汉以来,孔子和他所创建的儒学便被历代帝王推崇备至,汉高祖刘邦曾亲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自公元前478年,曲阜的第一座孔庙(又称文庙)建成以来,孔庙的香火便绵延至今,几乎不曾断绝。时至今日,世界各地仍分布着数千座孔庙,传承着“大成至圣先师”震古烁今的思想学说。

在郾城区,坐落着一座古代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它是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这里曾经群贤毕至。如今修缮一新后,它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时而传出琅琅读书声。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见习记者 杨 旭

修葺一新的大成殿。

大成殿巍然而立

大成殿位于郾城区文化旅游局后院,是郾城文庙的主体建筑。沿着砖石铺地的甬道前行,两旁树木枝繁叶茂,青翠欲滴,花坛里草绿花红,蝶舞蜂飞,在喧闹处营造出一方清凉、静谧的天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更何况巍巍大成殿就在眼前,记者脚下的路不知曾有多少风雅之士纷至沓来,满怀崇敬地前去瞻仰。

甬道尽头两侧,一对石狮镇守殿前。拾阶而上,木质镂雕的殿门触手可及。木门呈黄褐色,古色古香,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门柱上斑驳的红漆不失庄重,却又呈现出岁月的沧桑感。大殿为单檐歇山殿顶,灰色、绿色琉璃瓦覆盖其上,殿角斗拱飞檐之上各有瑞兽盘踞。殿内梁柱皆漆朱红,墙壁正中悬挂孔子画像一幅,殿中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朱漆翘头案,案上一尘不染,仿佛刚刚还有学子在此谈经论道、说古评今。

复至殿外而观,一座石碑立于殿旁,碑文镌刻《重修大成殿碑记》,记载着今人崇孔尊儒、重修大殿的功德事迹。红墙褐瓦的院墙边上,零星有几尊石刻、石碑立于碧草之上,装点着整个院落的盎然古意,显示出郾城文庙在当时的崇高地位和无限风光。

去年进行了维修加固

文庙大成殿为歇山式木构斗拱建筑,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据省古建专家鉴定,大成殿对研究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庙大成殿建于明代嘉庆年间。由于年久失修,殿顶琉璃瓦多处下滑,前后檐瓦脱落,殿内梁柱虫蚀腐朽,岌岌可危。

“文庙大成殿经过了多次修葺。如今距离上次修葺已经有十几年了,出现了一些问题,大殿木结构有点变形,整体向东倾斜,墙体有些下沉,急需再次进行维修。”郾城区博物馆馆长张二华对记者说。

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历史文化根脉,2014年,郾城区专门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成殿修复、保护事宜。随后,郾城区文化旅游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来郾城文庙实地勘察测量,制订维修保护方案,并逐级上报。2015年元月,省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要求按照原建筑风格尽快进行修缮。据了解,文庙大成殿采用的是木框架及简金柱作为支撑,所以这次维修重点主要是框架部分的加固。为了能够达到不改变原貌的效果,此次修缮采取“落架大修”方式。所谓“落架大修”,是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的维修方法。2015年4月,郾城文庙大成殿维修加固工程正式开工,至当年9月,维修结束。

文庙大成殿前立着的一块碑上详细记载了此次维修成果:“修葺一新的大成殿,顶列九脊,坡起四面,斗拱歇山,立柱飞檐,进深三间,面阔五间,重塑圣像,巍峨壮丽,岿然如初,完整再现了明清古建筑风貌。”

现状

保护

大成殿殿檐高耸,檐角精巧别致,檐角下的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老文庙古建筑群规模大

郾城文庙在古代时是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明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乾隆十七年(1752年)于文庙西侧创建景文书院,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有魁星门、泮水池、 廊房、启圣祠、明伦堂、大成殿等。

郾城文庙学术氛围浓厚,景致庄严,曾以“东黉暮鼓”之美誉位居郾城老八景之首。明代知县王季立诗赞郾城文庙曰:“文明耀中邦,儒庠俨东峙。鼓节严昏昕,宏音通遐迩。渊填震华堂,雍容集冠履。进退周折旋,讲经析玄理。伟矣弦歌声,洋洋满人耳。师严道亦尊,进学讵能止。”透过诗文,可以想见当时文庙内是怎样一番讲经析理、师道尊严的景象。

然而古建筑成群的文庙终究无法抵挡历史的侵蚀,多数建筑已损毁,只有大成殿独善其身。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是一处带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据记载,大成殿前原有古柏十余株,虬干凌霄,郁郁葱葱,有明清民国时期碑刻十余通,主要记载文庙的修建以及孔子的功德。大殿左右角门,西曰“鸾旗半藻”,东曰“棫朴著藏”;再往前有东庑七间,其北有陈设所三间;南有洗盥所三间,又有西庑七间,其北有礼器所三间,南有烹饪所三间;正前有戟门三间,与大成殿相直对,戟门左右各有一门,东曰“德配天地”, 西曰“道冠古今”;再往前中有木枋,木枋上以浮雕蟠龙饰边,其上为红日当空,下为海水翻腾,中为双凤朝阳,南为万仞宫墙,由彩色砖砌成。大成殿内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牌位。

大成殿走过500多年风雨沧桑,虽然得以保存,但也早已不复当年之容貌。幸而今逢昌明盛世,大成殿又迎来了新的生机,“修旧如旧”的修缮使它完成了又一次重生。

历史

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

文庙大成殿原是祀奉和拜谒孔子的场所,古时儒生聚学授书之地,也是推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如今的文庙大成殿,已成为郾城区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成为一个弘扬和传播孔子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2013年10月,社会自发组织的国学班在文庙大成殿开班,国学班学员聚集在孔子像前,弟子虔诚地跪拜孔子,随后在国学老师的指导下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据学生家长介绍,自进入国学班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和家长都受益匪浅,学生变得不再任性,讲礼仪懂礼貌,并且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有时随手拿起一本书,都能认真读认真看,陪读的家长也对国学经典有了深刻的认识。

“国学班大概开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就发现大殿房顶漏雨,还经常落土。我们觉得有安全隐患,就从郑州请来古建筑维修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勘测,勘测后专家说这座建筑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赶快把人员都撤离,后来国学班就暂停了。”张二华馆长说,后来就向上级提请修葺大殿。去年9月大殿修好,今年三四月份国学班又开始上课了,对象是成年人。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人们,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儒家文化能得到大力传播,中华文明能得到大力弘扬。

价值

大成殿内挂着孔子画像。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