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常昱磊:在不断尝试中学会成长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明明可以靠颜值,可偏要靠才华。”这句话用在常昱磊身上再合适不过,没想到长相甜美的她居然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2009年,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在清华大学攻读材料学硕士学位,2015年前往法国攻读能源管理学硕士双学位。

□本报记者 朱 红

从北京到国外 不变的是梦想

2015年10月,经过15个小时的飞行后,常昱磊的法国求学生活正式开始了。在法国的半年,她首先来到蔚蓝海岸旁边的一个叫作昂蒂布的小城,在这里的班级是由来自7个国家的同学组成的,这个时候的常昱磊已经能够快速地适应多元化的环境和新的专业知识,并且和这里的同学成了很好的朋友。

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总是能够遇到很多因为文化冲突而产生的困惑,比如,面对法国朋友对中国人的误解,应该用哪一种沟通方式能够让对方了解真实的情况?通过思考,常昱磊认为,冲突是正常的,沟通解释也是必需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以身作则。在国外,每一个留学生的身上都会贴着自己国家的标签,而你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所以,以自身的言行树立中国形象也许是个体为国家所能做的最大贡献。

后来的波兰之行,除了学术交流和学习,她们还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参观,那也是让她很难忘的经历之一:欧洲不仅有秀丽的山川和精致的建筑,还拥有战争遗留下来的很多创伤,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是其中一个,行走在其中所感受到的震撼让常昱磊更加明白了和平的真正意义。

常昱磊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行走的过程本来也是一种尝试,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很多人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始终要相信行走的力量。

“在清华的这几年,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变得不一样了,如何才能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很多时候,只有尝试了,才能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你,与其空想,不如去做、去尝试。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尝试的过程,学业、事业和爱情皆如此。所以,不要害怕尝试,更不要害怕失败。”常昱磊告诉记者。

高中第一次住校 学会和孤独相处

近日,记者与常昱磊通过微信聊天的方式进行了采访。据了解,高中是常昱磊第一次离家,第一次住校,首先袭来的是孤独。常昱磊告诉记者,看到同学们都聊得火热,她并不知道怎么融入,所以经常独来独往,甚至吃饭都不和大家一起。直到有一天下了课,班里一名热心的女生拉着常昱磊的手说:“我带你去食堂吃饭吧!”“我第一次来到学校的食堂,那里非常拥挤,但是她始终拉着我的手,告诉我每一个窗口卖什么菜,那一刻我感觉无比温暖,孤独感慢慢消失。”常昱磊说。

后来,常昱磊和其他宿舍的女生以及同桌都成为很好的朋友,她们热心、活泼,给常昱磊的生活带来很多朝气。“所以高中时期,最不能少的就是同学情谊,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给你的学习带来动力,并且使你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常昱磊说。

情感上的孤独可以通过多交流得到缓解,学习中的孤独却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了。常昱磊说,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她常把求学当成泛舟,虽然湖面上有很多艘小船,都一起驶向彼岸,但回归到自己的小船上,大家都是孤独的。学会和这种孤独感共处,并且能够享受它,也是常昱磊在高中生涯中学会的很重要的一课,这一课同样也适用于她在清华和国外的求学生活。

常昱磊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中,帮助她战胜这份孤独的有一位重要的人,那就是班主任于金平老师。从第一天入校开始,于老师就在学习、心理和生活上给她了无私的指导。“漯河高中的教学风格、学习节奏和我之前的学校有很大的不同,漯河高中每天早晨五点半开始早自习,我刚开始很不适应,但在于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我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其他几位老师也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因为每位老师的性格和教学方式都不相同,但他们对于本职工作的钻研,对于学生的尽心和爱惜,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昱磊说。

常昱磊特别喜欢问问题,下课时候的“运动”就是拿着错题本跑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她,或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出答案。常昱磊说:“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养成了记错题的习惯,毕业时已积攒下10本错题本,以及3大本摘抄本了。”

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常昱磊从一开始住校的陌生到熟悉,也学会了和孤独做伴,用同学师生情谊暖心,高中生涯苦而不枯,这是常昱磊高中时代最有感触的记忆。

美女学霸常昱磊。

图片由常昱磊提供

■人物档案

常昱磊,女,出生于1992年,2009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在清华大学攻读材料学硕士学位,2015年前往法国攻读能源管理学硕士双学位。在校期间,历任材料系91班班长、党课小组长,材料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体操队副队长,赴青海玉树暑期实践品牌支队创始人、副支队长。2014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五圈、五带冠军。2015年,她成为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招生志愿者。

初入大学校园 感受多彩生活

2009年,常昱磊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环境如同给常昱磊注入了活力和新鲜感。为期20天的军训,是身体和心智的磨炼。军训期间,她参加了新生演讲比赛,决定参加这个比赛,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当众讲话的能力和胆量,没想到却意外收获了两个小奖项,这次经历给她了很大的信心。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届的新生有幸参与了天安门前的列队方阵。在大兴军训基地八天七夜的紧急培训,让她感受到了身为清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国家很多大的活动和事件中,总能看到清华人的身影,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作为一分子参与其中。“当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在天安门城楼前,接受主席检阅的时候,内心何其激动。”常昱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沉浸在激动中。

在采访聊天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常昱磊是那种非常理性又充满睿智和浪漫的女孩子,她能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很有条理地安排时间。她说,在清华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有时候一上午可能会骑着车子穿梭在多个教学楼之间,最喜欢的就是春夏时候的清华园,六教前面的主干道两边的加拿大白杨已经长满了遮天的绿叶,骑车穿梭其中是一种忙碌中的别样享受。

在清华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每一年她都会尝试一个自己想做的事情。大一的暑假,常昱磊选择去青海玉树支教,但地震突袭了玉树,常昱磊和她的队员们立刻组织了衣物募捐,希望能够立刻送去救援。在玉树支教的日子,他们克服了很多障碍,吃住在帐篷,教学在活动板房,每天要连续教8节课,日子很艰苦。“但我们能在高原上看最清澈的星空,能穿着藏服和孩子们一起共舞,能够在河畔拨动一个个转经筒许下愿望,这一切的一切,抵消了物质上的艰苦,让这段回忆成为大一生活最美好的结束。”常昱磊对这个决定一点也不后悔。

大二时,常昱磊有幸成为材料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分管文艺部和生活部,她和同学们要做的事情是策划三台大型的晚会——K歌大赛、新生舞会和学生节,其中学生节是第一台在清华大学大礼堂演出的学生晚会,从组织协调到现场操作,晚会顺利结束时,每个人都哭了,因为他们共同为这台晚会连续熬夜20多天,前后筹备持续了3个月,最终换来的是全校的好评和门户网站30多万的点击关注量。

“在清华,只要你敢想,总有你可以展现自我、结交朋友的舞台。”这是常昱磊的深切感受。2012年,清华大学艺术体操队成立,常昱磊作为第一批队员从零基础开始接受训练,教练是中国艺术体操第一人——周小菁老师,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从舞不动彩带,到能够在赛场上斩获奖牌,这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因为我参与了五人圈、五人带和集体徒手的项目,这些项目首先讲求的是集体配合,其次才是个人技巧,一次次磨合,大家最终默契十足。当站在全国赛场上手捧团体第一的奖杯时,我更加懂得了团结协作的意义,更加懂得了坚持的力量。”

2015年,常昱磊代表清华大学参与了在河南的招生工作,看到面对选择又很犹豫的学弟学妹们,常昱磊很想告诉他们:不管你选择什么,未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去体验多种生活方式,只要你能够想到,就一定可以成功。

如果您是高考优秀毕业生,或者认识高考优秀毕业生,或者知道高考优秀毕业生以及当年班主任、同学和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欢迎与本报联系,提供相关线索。

本报联系方式:

电话:

18739563958,13849488633;

QQ:1808003195;

邮箱:

1808003195@126.com。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