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老人演给老人看
我市“关爱老年舞夕阳”艺术队坚持到敬老院义务演出
每次演出,李建立(右)和队友们都要把几十斤重的音响设备搬上搬下。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到晚年,生活上变得宁静、淡泊,曾经的激情逐渐淡去。不过,在我市,活跃着这样一群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们风雨无阻,用自己的才华为更多的老人带去欢乐,把夕阳最美的光辉尽情地洒向大地,他们就是“关爱老年舞夕阳”艺术队里的老人们。

“关爱老年舞夕阳”艺术队在闫庄养老院演出。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见习记者 杨 旭

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一起

“关爱老年舞夕阳”艺术队成立于今年2月。“最初的时候,成员只有10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7人。虽然成员都上了年纪,但我们这个团队其实还很年轻。”艺术队发起人、72岁的李建立向记者介绍道。

艺术队的成员都是戏曲爱好者,对于戏曲这种如今越来越被年轻人冷落的艺术形式,老人们还保持着极高的热情,这些老人平时一有时间就聚在市区双汇广场听戏、唱戏。“我们河南是戏曲之乡,豫剧、曲剧、越调等剧种百花齐放,很受欢迎,脍炙人口的唱段更是不胜枚举。作为戏曲爱好者,能够聚在一起相互切磋,是我们晚年生活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李建立说,和一众戏迷们唱戏久了,他生出了一个想法,“现在有许多社会组织都在做公益,我们与其在广场上唱戏,为何不走进敬老院、养老院,让那些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也高兴一下呢?”

李建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伙计们,大家一听说要做公益,都一致表示赞同,组队的事情很快定了下来。李建立觉得,既然要组队,就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考虑到队伍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激发老年人的热情,把欢乐带给更多的老人,所以队伍的名字就定为“关爱老年舞夕阳”艺术队。

既然是正式表演,还需要一台像样的音响设备。李建立毫不犹豫,从自己打工攒下的钱中拿出2000元购买了音响。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的声音传播得越广、越嘹亮,所带来的欢乐和正能量就越多,这些钱花得不冤枉。”李建立说。

艺术队成立以来,老人们每周都要抽出三天时间,走进我市的敬老院、养老院演出。队员们身为老人,更了解老人们的需要和喜好,几个月的演出下来,他们和众多老人建立起亲如一家、其乐融融的关系。

A

B

队员们多才多艺各有所长

艺术队里的老人们虽然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但凭着爱好,练就了一身技艺,在舞台上驾轻就熟,呈现出精彩的艺术效果。

74岁的冯福润拉曲胡已有8年时间。他喜欢曲剧,被曲胡这曲剧里的头把领奏乐器的美妙音色吸引,便开始自学曲胡。

“曲胡的低音醇厚,高音清亮,音色略近人声,朴实却又不乏穿透力、感染力。”冯福润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冯福润没事的时候就拿出他的那把曲胡擦拭、保养。到了演出的时候,他把曲胡往腿上一架,那副气定神闲的气势颇有大师风范。经过简单的调弦定音,一曲曲美妙的乐声就从他的指间流淌出来。

72岁的赵文方老人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二胡历史悠久,音色饱满动听,感染力很强,适合拉许多风格的乐曲。我拉二胡才两年时间,拉得还不太好,还需要继续提高。”赵文方谦虚地说。

在曲胡、二胡、三弦等乐器交织出的演奏声中,记者被一阵悠扬婉转的笛声吸引,原来是61岁的刘发顺在演奏竹笛。刘发顺从小就喜欢音乐,15岁开始学习竹笛,演奏功力十分了得。除了竹笛,他还喜欢吹唢呐,可谓是多才多艺。

艺术队的乐队配置齐全,演员的演唱功底也不容小觑。62岁的郭艺擅长老生,曾经在2014年荣获我市戏迷擂台赛一等奖,年轻的时候还曾在漯河、平顶山的曲剧团演唱过,每到一地演出,只要他一亮嗓,就能赢得观众的掌声。

提起队员们的才艺,李建立说:“现在的演出不比在广场上的演唱,我们是带着观众的期待表演的,每一位演员都很有敬业精神,平时都下了功夫,不断练习,就希望能够不断提高,向专业水平看齐。”

C

现场表演精彩纷呈

6月22日下午,天气异常闷热。李建立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音响从家中出发。他骑得不急不缓,小心地保护着车上几十斤重的音响设备,汗水几乎湿透了衣服。

他的目的地是市区闫庄养老院,“关爱老年舞夕阳”艺术队的部分成员今天在这里集合,只等音响设备安装到位,就可以鸣锣开鼓。表演的地方在养老院的餐厅,数十位老人已经坐成几排,耐心地等待着演出开始。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手持扇子,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期待。角落里的乐队配置齐全,梆子一敲,乐队老师们拉弓抹弦,曲声飞扬。演员们不顾天气炎热,唱念做打,十分用力,《老天你为啥不睁眼》《陈三两迈步上宫廷》《小仓娃我生来灾星重》……他们的声音虽不如年轻的专业演员们那般清亮,但几十年的人生积淀给他们的表演赋予了亲切的感染力。演员们唱得投入,观众们听得如醉如痴。唱到欢快时,观众跟着开怀大笑;唱到悲切时,观众眼角泛起了泪花;唱到激昂时,观众们拍手喝彩。小小餐厅,因为艺术队的到来气氛热烈,欢乐爆棚。

养老院工作人员孙喜莲告诉记者,艺术队每个月都来一次。上次来的时候,一直唱到晚饭时间,观众们还是拉着不让走,演员们就继续唱,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点赞。

D

在演出中收获快乐

“关爱老年舞夕阳”艺术队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都是老人,观众也都是老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很容易沟通。在闫庄养老院,看完演出后,81岁的刘桂月老人对艺术队连连挑起大拇指,她对记者说:“他们唱的戏非常接地气,大家想听啥,他们就唱啥。”

戏曲为老人们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能够亲密无间地享受共同的爱好,其乐融融地度过晚年时光。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团队来说,高龄化也意味着演出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

比如冯福润老人,因为心肌梗死多次入院,但这仍阻止不了他跟随艺术队东奔西跑的热情。只是无论到哪儿演出,他都随身带着一瓶速效救心丸。他告诉记者,只要拉起心爱的曲胡,所有的病痛都不存在了,有了曲胡的陪伴,他的人生充满快乐。

受到疾病困扰的还有64岁的王建美。她的生活曾因患乳腺癌而陷入低谷。病愈后,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接触到曲剧,并因此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曲剧伴她走出阴霾,她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她说,只要队里的老伙计们还拉得动、唱得响,她就要把这份事业坚持到底。

作为艺术队的发起人,李建立对此感悟很深:“我们为别人演出,自己也收获了肯定,丰富了人生。舞台上我们是演员,但生活中我们都是老人,都需要一个快乐、充实的晚年。我现在的希望就是壮大艺术队的力量,等到我们真的唱不动了,也有人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最后,李建立引用几句诗词表达了他的心情:“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本版以真诚的视角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窗口。或热心公益,或乐于助人,或热爱生活,或身怀绝技,或能歌善舞……若你身边有这样的老人,请联系我们。

另外,你生活中的巧手小制作或生活小窍门,你在养生、健身方面的经验,你创作的文学和书画作品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方展示的天地。

联系电话: 13938039936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