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防
见习记者 杨 淇
通讯员 王普辉
毒品不仅损害身心健康,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6月24日,在今年“禁毒日”前夕,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副科长兼心理矫治中心主任梁玮伟。“毒品危害大,戒毒工作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梁玮伟说。
危害的不只是身体
“吸毒除了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心理外,还对家庭、社会带来很大危害。”梁玮伟说,吸食毒品的人正常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毒品首先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其次是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因此吸毒者多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些人吸毒过量甚至造成猝死。在心理方面,吸毒人员会感到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有些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除了对身心有危害,吸毒对家庭的危害也很大,可谓是“一人吸毒,全家遭殃。”一旦家庭中出现吸毒者,就意味着贫困和矛盾围绕着这个家庭。首先,家人从心理上不能接受亲人吸毒,这严重破坏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其次,吸食毒品需要大量金钱,一般情况下,最终都会导致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有些吸毒人员在吸食大量毒品后还会产生幻觉,做出危害自己和家人安全的事情。。“因为吸毒产生幻觉后自杀或伤害自己家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梁玮伟说。
梁玮伟表示,吸毒会传染多种疾病,破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各种犯罪。有些吸毒人员在花光家里的所有积蓄后,走投无路,开始进行盗窃、诈骗、抢劫、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有些人员还会带动其他人吸食毒品,甚至毁掉了别人的一生。
教育矫治戒除心魔
据了解,在戒毒所对吸毒人员的教育矫治主要体现在“戒毒瘾除心魔”。吸毒人员刚来戒毒所时都不适应,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戒毒所在这期间会坚持课堂化教育,结合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针对戒毒人员的认知能力、年龄结构、分层次、有重点地安排教育内容。
如果戒毒人员遇到心理包袱,戒毒所工作人员还会通过书面谈心谈话及个别谈话等个案心理治疗的方式,使戒毒人员能够更好地修复心理创伤,引导他们戒除毒瘾,消除心魔。
“现在我还和几名出所的戒毒人员保持着联系。”梁玮伟说,他经常用微信、QQ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要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克服心瘾。
戒毒后最怕“三弃”
“戒毒人员是违法者,但同时也是受害者。”梁玮伟说,戒毒人员也是一种特殊病人。当戒毒人员走出戒毒所再次进入社会后,那对于他们才是真正的考验。
既要和心魔作斗争,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再次融入社会。这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困难。“社会上很多人对吸毒人员都持排斥态度,有些招工单位都不敢用。”梁玮伟表示,这对吸毒人员来说,不仅是自尊伤害,也会使他们再次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
“要想戒除毒瘾,在于戒毒人员自己的意志力和决心,但也更需要社会、家人的关心和理解。”梁玮伟告诉记者,戒毒后,最怕三弃:家人遗弃、社会唾弃、自暴自弃。因此,家人的关怀信任、社会的理解是戒毒人员彻底戒毒的最大动力。
梁玮伟告诉记者,那些出于好奇,听别人说吸食毒品后会产生美妙的快感,禁不住也想去尝试的人,要赶紧打消这种想法,否则会招来极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