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岁的高舒珊是舞阳县人,学生时代热爱学习,成绩优异。2006年,高舒珊以633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后被保送为本校研究生。2013年,经过层层面试进入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如今的高舒珊,事业稳步发展,与丈夫感情甜蜜,生育了一个儿子,家庭幸福,成了亲戚、朋友眼中的人生赢家。近日,记者采访了这名来自漯河的优秀学子,让更多人了解她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尹晓玉
高中 只想学到知识不留遗憾
高舒珊从小学习成绩很好,2002年,她以舞阳全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从舞阳来到漯河高中就读。“在漯河高中时,我感觉自己学习还不错,平时考试成绩也挺好的。但是,可能因为没有把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化,所以,高考成绩跟自己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我第一时间决定复读。”高舒珊告诉记者,考虑到离家近的便利性,她复读时选择了舞阳一高。
换了学校,首先要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和老师的授课方式。为了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尽快系统化,高舒珊选择了住校,每天5点起床,晚上9点多结束晚自习,一个月休息两天。每天按照学校的规定安排复习进度,每天睡觉前对当天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消化。
“我现在还能记得复读时的感觉,就是每天都很困,感觉时间不够用。一到下课时间就赶快趴桌子上眯一会,确保上课时有好的精神状态。”高舒珊说,当时,她也没有给自己规定要考第几名、多少分、考什么学校,只是想着既然学习就得把知识点弄透,考试时不要留有遗憾。工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高考,高舒珊以633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
婚后 甘于奉献努力经营家庭
2014年年初,回到舞阳老家过春节的高舒珊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同样来自舞阳、在北京工作的小伙马阳轲。“我们相识的场面非常传统,第一次见面是在亲戚家,双方父母都在。我眼睛近视,却习惯不戴眼镜,我们俩坐的距离有点远,所以我没看太清楚她的模样。她说话不卑不亢、条理分明,我当时有种感觉,这大概就是我等了多年的女孩。”高舒珊的丈夫马阳轲告诉记者,以后的婚姻生活证明了他当时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2015年5月,他们结婚,在高舒珊单位附近买了一套房子,正式在北京安家。如今,他们儿子已经5个月了。婚后,马阳轲辞去了稳定的机关工作,开始创业。近日,记者采访高舒珊时,她刚刚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继续留在北京工作并照顾年幼的孩子,支持马阳轲到青海去陪伴他的父母,接手父母在青海的事业。
“我父母一直在青海做生意,我在外地上学、工作,不曾陪伴他们一日,不曾分担点滴。如今,父母年迈多病,我想到青海尽孝,替他们分担。做这个决定,我内心无比纠结,我爱人工作忙,孩子太小,撇下他们不管,有一万个不忍心。但是,姗姗还是选择了支持我的决定。”6月27日,马阳轲在去往青海的火车上,向记者发来了他临行时妻子高舒珊写给他的一段话:“你想回青海,你对那里充满感情。我要你回去,要你遵从自己的内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看到内心快乐、坚定的你。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很艰辛,离别之苦、养育之累、工作之忙。但是,我会坚持,也会努力。”
高舒珊近照。
图片由高舒珊提供
■人物档案
高舒珊,女,出生于1988年,舞阳县人。2006年,从舞阳一高毕业后考入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以年级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为本校安全技术及管理专业的研究生;2013年,进入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2015年5月,结婚后在北京定居。如今的高舒珊不仅事业稳定,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
大学 成绩优异屡获奖学金
刚到大学,高舒珊对自己所学专业认知比较迷茫,随着日后深入的学习,她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喜爱愈加深厚,这也是她日后自发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开展工作的动力。因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期间,除了双休日,高舒珊每天晚上都去上自习,一方面对白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另一方面翻阅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对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扩展深入。本科期间,她共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一次学校特等奖学金、一次一等奖学金。2010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为本校的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我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被权威机构收录。设计了旷工安全行为能力测评系统并申请了专利,在北京市安全责任制征文中获得二等奖。当时,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导师常说的那句话——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实实在在做事,这也激励我养成了不搞花架子的科研态度。在我看来,安全专业是充满大爱和人性光辉的专业,它以减少和避免事故、人员伤害为目的。所以,如何采取有用的方法和措施来帮助生产单位避免事故和人员伤害是我的最终追求。”高舒珊说。
毕业 进入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
2012年10月,高舒珊开始找工作,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希望她毕业后回河南工作,家人之间方便照应。但对于已经在北京学习、生活了7年的高舒珊来说,虽然打拼的过程可能更为艰辛,但她喜欢北京,渴望留在这里。
“当时,我认真思考了几天,还是决定留在北京工作。当然,这对于一个外地女孩来所要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我必须努力,才能让父母放心,今后也想要接他们一起到北京生活。”高舒珊告诉记者,下定决心后,她开始和很多在北京求职的外地学子一样,参加宣讲会、投简历,也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
“刚开始找工作时并没有太大的焦虑感,因为学业结束,要开始工作了反而觉得很兴奋,感觉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要开始了,就是很积极地投简历。听说北京一家研究所要在清华大学开展现场招聘会,我就去投了简历。后来,接到面试通知,经历了两次面试,一次笔试和一次网络测评。2013年1月,我被这家单位录取。之后就是完成毕业论文答辩,7月份正式报到。”高舒珊说,后来从单位领导那里得知,是她执着、踏实的态度感染了面试官,他们才决定录取她。
“我是一个有职业理想和追求的人,对工作有很高的热情。但真正进入研究所后,我才知道它是一个使用化学物质较多的单位,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特征比较明显,安全风险较大。一时间,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神圣、很有分量。我立志要用自己所学,尽我所能保其平安。我个人觉得,工作已不仅仅是上班,职业也可以称其为事业。我热爱我的工作,并致力于为它努力学习、不断突破。”高舒珊说。
■精彩语录
◆我喜欢在努力中顺其自然,学生时代,我很少预设考试分数等目标,只是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好。
◆不为明天事情繁多困难而焦虑,不因晚上没有加班学习感到浪费时间而焦躁不安。在北京这个高压高效的城市,我依然过着舒适的慢节奏生活,尽量把一切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
◆性格决定命运,理性沉稳、坚忍执着,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工作不仅给我了在北京安身立命的资本,让我获得安全感,给我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平台。所以,我一直把工作当成事业,尽心为其奉献,“实实在在做事”是我谨遵的工作态度。
◆家庭不是工作之余的旅馆,而是全家人一起享受闲暇时光的港湾。婚姻不易,彼此信任、相互扶持才能善终。
如果您是高考优秀毕业生,或者认识高考优秀毕业生,或者知道高考优秀毕业生以及当年班主任、同学和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欢迎与本报联系,提供相关线索。
本报联系方式:
电话:18739563958,13849488633;QQ:1808003195;
邮箱:1808003195@126.com。